这种糕点在明末就颇有名气,从嘉庆年间至今的200多年更是远销全国,有着山西的“饼点之王”的美誉。闻喜煮饼产于山西闻喜县,明明是油炸食品,却偏偏叫做煮饼,真是莫名其妙。其实,因为晋南民间把“炸”叫做“煮”,比如炸油条就叫做煮油条,所以煮饼其实就是炸饼,这样名不副实的食品,实在有点让外地人傻眼,如果望文生义的话,一定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闻喜煮饼形如圆月,外裹芝麻,掰开麻团,能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甜而不腻,越嚼越香。1932年,太原市举办酒类糕点评比,闻喜煮饼夺得第一名。说它是山西八大名点之首,确实名不虚传。而这八大名点就是闻喜煮饼、芮城麻片、祁县养胃糕、清徐孟封饼、运城南式点心、祁县瓦酥饼、介休贯馅饼、太古饼。天下面食,尽在三晋
山西的面食有数百种,哪怕是概述一下,一本书的篇幅恐怕都不够,更别提赘述了。这里最后再介绍几种地方特色,仅供读者一饱眼福,如果真想大快朵颐的话,自然还是得亲自去一趟山西。
潞城甩饼是长治潞城的传统小吃,据传是清未民初的潞城呼国珠师傅创制。要问它的滋味如何,请听民间歌谣:“要想真解馋,咱到甩饼摊,饱饱吃一顿,如同小过年。”原平锅魁是原平市的传统吃点,约3寸长,寸许宽,不包馅的叫空心锅魁,市上多为馅锅,据说本名锅馈,后因被慈禧称作“炉食之魁”,也就改名叫锅魁了。忻州瓦酥以其形如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内外皆呈金黄色,背部印有“忻州瓦酥”字样,其质酥脆,久放而色味皆不变。五台的“砍三刀”又名油布袋,是五台山人春节时期的主要食品之一。炸制时为了方便油渗透,所以要在上面砍三刀,吃起来油香四溢,所以就叫做“油布袋”。榆次灌肠是榆次三宝之一,以荞面制成,分红白灌肠两种,红灌肠加猪血,白灌肠不加。将糊状养面放入小碟上笼蒸制而成的灌肠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柔韧,佐以醋、蒜,别有一番风味。
说来说去,其实都离不开“面”,果然是:天下面食,尽在三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