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十四年(7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道士捧道教灵宝诸经六百余卷登上西坛,僧人则捧佛像、佛舍利和《四十二章经》登上东坛。褚善信等辈使出神通变化,有的骑草龙飞升,有的在虚空中往来等,虽有奇异,但皆寻常所见。然而,神通才显,却见焚经台下西坛火光冲天,六百多卷道教经典顷刻之间焚烧殆尽。褚善信等人也顿失神通,不能再飞,一时窘相尽出。再看东坛的情形,熊熊火焰化作红舌灿莲,经书悉数飞上空中,因而丝毫未损。又见空中绽放五色神光,宝花玉鬢由天上缤纷落下,天乐齐鸣。看到如此的祥瑞景象,刘庄及其群臣无不赞叹不已。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实,“火烧不坏经典”在佛法那里只不过是个神通小技而已。但是因缘播种中国,不得不显神迹,众生只会臣服于表相的奇迹,却不会臣服于真正的内在,所以佛祖一定得胜赢道士,才能播下佛种。可怜的是,褚善信、费叔才当场气死,吕惠通等620多名道士当即表示背道从佛。此外,司空刘峻等260人,京师士庶390人,皇帝后宫阴夫人等,还有彩女190人等,大家始信佛法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一致请求出家。从此,佛法薪传,绵延开花了。
然而,“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橘枳枝叶果实虽然外形相似,但其味却迥然不同。为什么呢?水土有差异。天竺佛教传人中土以后也不免是橘化为枳。在法音初传的汉代,佛教只是神仙道术的附庸。当时社会上盛行“黄老”、神仙方术,而佛教在中土的初步立足,凭借的是与道教斗法的胜利,而不是其精深教义的传播,故在法音初传的汉代,佛教只是神仙道术的附庸。刘庄并不懂佛经,王公大臣也不信佛,佛教的传播还只能依附于神仙道术。
……
展开
——许建平
检阅周游的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追求散文语言的文白间杂,有效解决用现代白话写散文过于简单、过于直白、缺少变化的实际问题,而主动向古代汉语、文言文寻求支持。可以说,周游散文语言的文白间杂,其目的在于让古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东西,经过实验性转换,在现代汉语中复活,是作家力求古为今用的体现。
——张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