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18388
  • 作      者:
    周长山,林强主编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桂管羁縻州建置沿革论纲、广西所出南朝买地券考释、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南流江流域文明史的再发现、明新安县建县时间考、水患与西江流域古代城市变迁——以梧州城址选择为对象的研究、明清时期广西西江水系交通发展与城镇分布格局的形成、再论汉唐间海南岛的建置沿革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址周围地势开阔,以黄土阶地、台地地貌为主,水源也不成问题,适宜农耕。在十里河两岸的谷地中,可供修筑如此规模的卫城的,只有大同左卫城周边与此地,这也应该是当时城址选择此地的原因。
    高山卫城置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但在建文四年(1402),高山卫城就被调到保定府屯驻①,高山卫城的使用时间非常短暂。就本次实地考察来看,城内除北部区域有后世聚落痕迹外,城内大部分区域并无包括房基在内的使用痕迹,似可证明高山卫城并未真正在此驻屯。天顺六年(1462)明廷重新在此区域修筑城堡时,并未沿用现成的卫城,而是在其东6公里的山麓坡地上修筑了周长“四里三分”(1714米)的高山城,这应该是防御体制与军事组织发生了变迁的缘故。
    (4)天城卫城
    天城卫城即唐代的天成军城,位于南洋河南岸,距镇宁堡(今榆林口村)处的谷口直线距离为9180米。“分边沿长六里,边墩一十座,火路墩三十一座,内水峪口、寺儿墩极冲,通大虏。边外麻地沟等处,酋首敖卜燕等部落驻牧。本城极冲,嘉靖二十七年,虏大举,由此入犯,攻掠甚惨。”②
    (5)阳和卫城
    元代的白登县在今阳高县城南,白登河南岸的大白登村附近,明代将卫城修建在位于冲洪积扇前缘的今县城位置,距离守口堡所在的谷口直线距离为8600米,其目的,应是既要保证能够就近防御该沟谷方向的道路,又要仍位于较宽敞的平川中,以使周围有较多的可耕之地,供军士、余丁及其家属等耕种。阳和卫城一样要扼守几个重要的南犯路线。当时主持宣大军事的总督翁万达认为:“阳和居宣、大中,其铁裹门、水峪口、鹁鸽峪,非得勇将守之不可。”⑧如果蒙古军队突破此处,就可以南渡白登河,溯吾其河,而此处确有一隘口位于连绵的低山之间,越此隘口即可直通桑干河谷地。如同翁万达所述“今有犯,必阳和志洪、蔚也”。洪即元代的弘州,也就是明代的顺圣川西城,蔚也就是蔚州。所以,把守这一隘口,防止蒙古军队南下,沿桑干河向东侵扰宣府地区,应该也是阳和卫城的重要职能之一。
    通过上面对大同左卫城、大同右卫城、高山卫城、天城卫城、阳和卫城等明初卫所城的选址与职能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因为都司卫所同时担负军事防御与管辖卫籍人口、组织农耕生产的双重职能,所以其驻地城市都位于一块比较宽敞的可供农业生产的平川谷地中,而且向内蒙古高原南麓的冲洪积扇带靠拢。沿着这一冲洪积扇带,都司卫所城市呈线状分布,构成东西方向的联系,也形成了沿这一地带的交通路线。
    ……
展开
目录
唐代桂管羁縻州建置沿革论纲
广西所出南朝买地券考释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
南流江流域文明史的再发现
明新安县建县时间考
水患与西江流域古代城市变迁——以梧州城址选择为对象的研究
明清时期广西西江水系交通发展与城镇分布格局的形成
再论汉唐间海南岛的建置沿革
《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
试论“地图”、“舆地图”和“舆图”三词的起源与流变
潇贺古道及其岔道贺州段考
从出土青花瓷窥景德镇元代商业交通
两汉合浦郡治及始发港问题研究述评
明代广西土司设置与分布态势及其特征探析
论新桂系时期的烟赌娼禁政
广西钦廉地区政区建置变迁的区域效应分析
楚丹阳当涂说辨正
秦汉中郡辖县考
六朝时期归乡县、信陵县与巴东县沿革考
清末以来大区范围的交错与分离——以“西南”为考察中心
唐宋至民国时期西南边缘地带城市的选址与功能研究——以甘孜一阿坝高原治所为中心
关于清代县的裁撤的考察——以山西四县为中心
明代雁北地区城堡的职能、选址与后世的沿用情况
辽代瑟瑟仪与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中古时期的气候变迁
黄河南徙与徐州地区地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公元前1831年一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时空分布及其类型
论清代滇东南地区人地关系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清代广西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生态、交通与县际纷争——以清代漳河草桥的修造为中心
基于GIS和湖沼学沉积物分析方法的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历史演化进程分析
民国时期青海商业及城镇的发展与布局述论
东北南部历史中的地理因素
对《尚书》历史地理环境真实图景之近似还原——基于语汇学对《尚书》文本的考察
郦道元年谱补正
略论《蜀鉴》的历史军事地理价值
清代新疆“满城”时空结构研究
元大都“五十坊”问题考释
近代以来广西南宁骑楼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机理分析
从“港口一腹地研究”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略论
近代黄河航运考
试论清代黔铅的地理分布
桂西北游艺民俗的旅游运用探究
中国城市史研究:源流、现状与前景
青藏高原的丧葬民俗
边塞与内郡:清代民国河陇丧礼地理研究
桂平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研究
从青州到济南:宋至明初山东半岛中心城市转移研究
吐谷浑王都伏俟城选址斠议——兼谈游牧民族建都选址的观念
论《桂海虞衡志》的区域文化特色与环境史料价值
唐宋时期对西南地区生物地理的认识及成就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辨证
北京丰台地区古代园林考索
费邑通考
近世浙江婚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
《历史地理》论文的统计分析
先秦“并”地的变迁
浅论南北宋陵布局
中国近代城市地图的新旧交替与演变历程
官话在广西传播的历史过程与分布研究
1911-1934年延川县人地关系实况之考察
明代岭南港口与西江交通、商贸联系初探
西江流域城镇体系分布空间结构的历史学研究——以新石器时代至公元2年为考察时段
楚“阳县”、“阳君”、“阳文君”考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地名补释(三则)
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