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聚落的经济地理
一、团山村
团山村中汉文化的历史据家谱记载起自明朝,但团山村因商而盛则为清末。1862年,法国侵占越南南部。清同治四年(1865年),法国组织了一支矿藏探测队,由格拉里带领进入云南,考查矿藏资源,回国后向法国政府提交了《云南银矿》等三份调查报告,这里的银矿指个旧锡矿,明末清初个旧以产锡为主,银矿次之。清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将越南变为殖民地,随之向中国挑起战争,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署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条款中规定中越边境开放通商”。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了《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辟蒙自为通商地。后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复设蒙白海关。法国商人利用开关的便利,将个旧出产的锡经红河水运至越南海防再转销香港,大大节省了运费,并刺激了个旧锡矿的价格猛涨,从而带动了个旧锡矿开采冶炼的发展。此时,团山村张氏族人中大批青壮年开始向外寻求谋生之路,回报丰厚的个旧大锡将他们引向了艰辛地走厂生涯,结果在锡矿开采中屡获富矿,营利渐丰。在资金富足的情况下,张氏族人开始投资设厂,置炉冶炼大锡,终成为集采、选、冶为一体的大商家,其兴盛时期更有“福来祥”、“天吉昌”等兼营棉纱、百货进出口贸易响当当的大商号。要扩大经营减小风险,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就必然走向联合。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天吉昌”集团成立,使团山村张氏的经营达到巅峰,位列建水八大商号之中,仅次于当时的临安首富“朱恒泰”,成为雄震一方的“团山村帮”。富起来的张氏族人不惜金银回乡修楼盖房,着力营造起余荫子孙的家园,几年工夫,一座座富丽宅院在团山村拔地而起。在经济社会动荡不已的时代,地方工商实业的发展总面临许多变动的因素。清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贯通,为个旧大锡的外销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运输条件。1912年后,团山村“天吉昌”商号参与了个碧石铁路’的集资,并趁机将分号扩展至重庆、上海和香港,然而资金匮乏,周转不灵。到1926年,因时局动荡,“天吉昌”董事会商议将香港分号关闭,这一行动无意间竟成为“天吉昌”分裂瓦解的导火索。1927年,“天吉昌”商号宣告破产,享誉地方近30年的“团山村帮”随之全面解体。由上可知,团山村的经济发展是在随着帝国主义列强掠夺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然而传统的“荣归故里,光宗耀祖”的观念,使团山村人将资本大量投入到住屋营造上,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二、流坑村
流坑村经济崛起,繁荣昌盛,先靠科举,后靠经商。江西在宋代进士共五千余名,其中曾巩、王安石、洪迈等家族或一门三进士或一门四进士,而流坑村一门五进士,同科高中,这在江西也是少见。一朝中举,仕路大开,伯叔子侄,昆仲邻里,声息相通,互为援引,上至宰相、侍郎,下至主簿、教谕,竟达一百余人。而科举又给流坑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后,由于明末推崇王阳明心学,而朝廷则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天下士人学习准则,所学不合时宜,使许多人投身于工商业活动中。流坑村所从事的主要为竹木经营”,在它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成为当时国内三大帮(山西帮、徽帮、江右帮)中江右帮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得到了这个商帮的支持。同时不断复垦以扩大再生产,也有力量捐资祠堂和书院,对流坑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流坑村还有一项与众不同的事业,就是明清时期参与漕粮运输,流坑村的镜山房一支主要参与军漕事务,成为当时的大地主,也有足够资金建立祠堂与住宅。值得注意的是,乌江上游的竹木贸易到清代已为流坑村董氏所垄断,流坑村商人利用宗族的力量控制乌江的竹木贸易,使外姓无法立足分取利益,客商只能到流坑村与董姓商人洽谈。与这种垄断性相结合,清朝前期流坑村还出现了竹木贸易的组织一一“木纲会”,成为宗族组织下的一个业缘组织,这也与现代工商业有着显著的区别。商人富裕之后,不仅从朝廷获得地位,也可从家庭获取声望,营造住宅更不在话下。商人们将大量商业利润作为一种社会投资投入家乡建设,使之逐渐成为流坑村的主角和核心人物,无疑成为维系巩固宗族组织新的支柱,商业和家族组织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巩固的内在机制。
总之,近代流坑村虽然商业繁荣,文化昌盛,但由于明清以来没有自发地从传统宗法向近代市场转变,因此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此外,给流坑村带来灾难性的是日本侵略战争,大片国土沦陷,切断了流坑村赖以生存的竹木贸易这一命脉。曾经发达的宗族组织也随之涣散,村中“木纲会”随之分裂,昔日强大的家族逐渐瓦解,流坑村彻底衰落了。
由上可知,封建思想与现代经营管理之间有矛盾。团山村的经济发展是在随着帝国列强掠夺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然而传统的“荣归故里,光宗耀祖”的观念,使得资本大量投入到住屋营造上,现代经营理念和传统的观念在身上表现极为突出。流坑村经济运作则是典型封建宗族式管理,仍停留在自然资源的运作和小商品的经营上。科举和经商是流坑村的两个主要内容,其衰退固然受到战争影响,然而经商中的封建残余思想与管理上的垄断、落后也使流坑村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而遭到淘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