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受制度、文化和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走“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道路。离开这条道路,这个学科本身的生存将受到威胁。要在保持自由探索精神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寻找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更多地发挥团队精神,开展重大问题指向性研究,继续发挥好经济地理学在国家和地方战略决策中的科学支撑作用。
(2)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科建设包括理论总结、人才队伍培养、合作平台建设、学术批判精神的培育等,是一个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应保持独立的学术批判精神,注重理论知识的创造。没有学科理论知识的创造、更新和积累,仅仅依靠技术手段的应用,难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地理学在国家战略决策中的支撑能力和相应的竞争力。
(3)强化优势研究领域,针对社会和国家需求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传统优势领域包括人地系统、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海洋经济地理等研究。此外,要发挥经济地理学的思维特点,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深入开展地域功能形成规律和功能区划分理论方法研究,为主体功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4)加强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模拟分析和可视化表达能力。要在发挥好传统的田野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手段的同时,更加重视基于新技术手段开展野外调研和同步观测,提高数据获取和数据挖掘能力。更加重视基于GIS的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研究成果的可视化水平,积极探索地理计算、空间智能等模拟方法在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5)不断扩大国际学术交流,让中国的经济地理学走向世界。应更加积极主动地让我们的学术研究走出国门,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一方面,要在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上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经济地理学者的声音;另一方面,应积极申办和承接重要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国际会议的平台,推动中国的经济地理学走向世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