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火的祭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6989
  • 作      者:
    路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路芳,女,汉族,1971年生,云南蒙自人,博士,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主持并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参与过云南省教育厅项目、红河州政府项目2项,世界银行项目1项,正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领域:仪式研究、遗产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田野归去来·人类学实证研究丛书·火的祭礼:阿细人密祭摩仪式的人类学研究》通过大量翔实的文字、录像资料以及连续三年的参与观察所得,从“客位”视角来分析阿细人的“祭火”仪式,旨在揭示仪式之于无文字民族的意义。在一年一度的“祭火”仪式中,人们通过器物、身体绘身、身体实践、生态实践来表达其宇宙观、历史记忆、英雄记忆与生活记忆,并借助仪式共餐中的“人一神共睦态”与“人一人共睦态”来巩固其社会结构。最终,作者发现阿细人的“祭火”并非仅只是简单的仪式,而是阿细人关于新年祭、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生殖崇拜以及生态智慧的仪式性表达,而该仪式正在经历从“密祭摩”到“祭火节”的现代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而神树旁,在此等待的间隙,毕摩和寨老们已从周围的青杆栗树上砍来一些小树枝,首先将树皮剥下,一根根树枝表面被摆弄得非常光滑,待树枝弄好,肩胛骨也被送进来了,毕摩就用刚准备好的青杆栗树干做成的“丫”字形状的木叉将肩胛骨插于其上以备用;然后毕摩开始摆祭台,祭台就设在公神树树脚一块约80厘米×40厘米的石板上,毕摩首先将一高一矮两枝松树头紧挨着靠在神树旁,即祭台的最前方,接下来将插着肩胛骨的树枝置于两个松树头中间,石板两边再插上两根光滑的青杆栗树树枝,它们之间的位置再插上两根树枝,这些树枝都呈“丫”字形,且丫权朝上,这就方便再横放上另一根树枝,然后,偶数目的清香叶小树枝就被悬挂于上面。接着,毕摩又在树枝前面的石板上铺上松针,烤得金灿灿的猪头随即被拿来嘴朝上置于其上,尾巴则被衔于猪嘴,四只猪脚被一边两只置于猪头旁。祭品放置好,毕摩又开始在两棵神树周围洒“圣水”,嘴里同样用阿细语念着“洗啊、洗啊、洗啊”,之后,他将碗里剩余的水倒在神树旁;然后再往祭台中间放置两碗酒,端上两碗刚做好的混合着油渣等的米饭;另一位毕摩拿来清香八支点燃,祭台左右各置两支,然后再至母神树旁,同样左右各置两支;一切就绪,主祭毕摩拿上摇铃,手里端起装着炭渣、清香叶以及“圣水”的碗走到祭台前,又用清香叶洒“圣水”三次,遂与另一位毕摩跪在祭台前,右手摇铃,嘴里开始念祭文。在祭文里,毕摩会从为什么二月初二是祭祀的好日子谈起;然后诉说需要准备什么样的祭祀物品;哪些人参与祭祀;到什么地方进行此祭祀;解释祭祀过程,并回顾红万村的来历,指出正是由于神的眷顾,使红万村具有了万事万物,并保佑了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以及牛马牲口,因此每年二月初二,红万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穿戴整齐来密枝山祭神,而神之所以每年都来红万村,也不仅因为红万村是神最喜欢的地方,而且还因为村民每年都会将神喜欢的大黑毛伢猪用水洗得干干净净,与最好的香、米饭、酒一块拿来献祭;然后,毕摩代表全村男女老少提出了村民们的祈望,希望神能够保佑全村男女老少平安、健康、五谷丰登;饲养的全部牛马牲口茁壮成长;在祭文的最后,是在场全部村民代表(主要为毕摩和寨老)脱帽、磕头,隆重向神求取人种的过程,这个过程之后,一名毕摩将其中一个松树头和肩胛骨及丫字权捆成一束,将其绑到公神树的树干上,另一个松树头以及一个没有叉肩胛骨的丫字杈也被捆成另一束,此束则是绑到母神树上。念祭文的毕摩也随后来到母神树下,继续念请神保佑全村平安的祭文。仪式的最后,在刚才杀猪之地挂起一串鞭炮燃放,毕摩向母神树拜了三拜,抬起碗,又开始洒“圣水”,一名寨老熄灭先前点燃的香,再重新将其插回原处。此时,毕摩已经结束对母树的祭祀,走回公神树旁,寨老们一起收拾了祭品、香均熄灭又重新插好,酒被洒到了祭台上,两碗米饭被倒在祭台上,对神的祭祀就这样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祭密枝”活动的最后一项活动:村民们在密枝山集体共餐。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田野事象描述
第一节 密祭摩仪式第一阶段:神秘的祭祖盛典
第二节 密祭摩仪式第二阶段:狂欢的祭火盛典

第二章 仪式的概说
第一节 仪式的定义
第二节 仪式理论研究谱系

第三章 仪式与记忆、认同表述
第一节 神话与仪式学派理论梳理
第二节 仪式与文化记忆
第三节 仪式与记忆建构
第四节 仪式与族群认同

第四章 仪式与生态表述
第一节 仪式与生态理论
第二节 仪式与自然生态
第三节 仪式与人文生态
第四节 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依存

第五章 仪式与身体表述
第一节 仪式与身体观
第二节 仪式身体的叙事:符号与隐喻
第三节 仪式裸体的表述
第四节 身体的实践表述

第六章 仪式与象征表述
第一节 仪式共食中的“共睦态”
第二节 仪式表述的阈限

第七章 仪式变迁
第一节 仪式的再仪式化与去圣化
第二节 仪式变迁的因素

结语 仪式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