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墓之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51426
  • 作      者:
    CCTV《走近科学》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考古中国》分为“王陵之谜”、“祖先之谜”、“古墓之谜”、“迷城之谜”、“宫殿之谜”、“古国之谜”、“彩陶之谜”七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在二十世纪的部分重大考古发现,那些千百年前被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宝藏将把人们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它们的方式揭开了一个个尘封的历史秘密。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时期可以大致分为近代和古代,中国人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即入土为安,所以民国以前入土即可称为古墓,民国至今入土不能称为古墓
    《CCTV考古中国:古墓之谜》内容包括建文皇帝、努尔哈赤、顺治皇帝、无棺吉基、王陵遗梦、王陵的疑惑、梳妆楼之谜、吉基奇宝、水与中华、万里茶路、百年邮电。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元1402年,南京城的一场宫廷烈火中,一位登基仅仅4年的年轻帝王——建文皇帝走到了生命尽头。要置他于死地的,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
    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兴兵夺权的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帝。在他的统治下,明王朝完成了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浩大工程,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永乐盛世”。而那场曾经改变历史的熊熊大火,在史家笔端则浓缩成“帝自焚”这样一行简单字符。
    建文帝真的自焚了么?有人称在事变后还发现了他的踪迹……
    自焚之秘
    在“靖难之役”600年后的一天,南京一位姓让的老人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史学界面前。84岁的让庆光老先生是南京有线电厂的退休工程师,他自称建文帝十五世孙,并向史学界公布了口传家谱中记载的一个惊人内幕:建文皇帝当初并没有自焚而死,而是逃出南京,并改名让銮,在今天的湖南、湖北~带隐居下来。
    让庆光:从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不让我们问我们让姓的来历,父亲仪告诉我们姓甚名谁而已。到日本鬼子打来,我们家跑到湘西,父亲做族谱整理工作时,才告诉我说我们祖先是明朝的建文帝。这个家族秘密原本只传老大,我们家里我是老三,因为前面两个都死掉了,所以才告诉我。我们家族习惯于对姓氏来历讳莫如深。当初永乐帝如果知道谁是建文皇帝后代、亲人.或朋友,那可是要诛杀九族的啊!
    如果建文帝当年没有丧生火海,而是逃出宫中,他重新选择姓“让”名“銮”有何讲究呢?让庆光说:“銮是金銮宝殿、皇帝宝座的意思,让銮就是让出皇位,家谱里对此记录得很清楚,而且史书中也有建文帝主动让位一说。”
    明代正史《明太宗实录》已有“帝自焚”的记载,而让氏之“逃亡说”依据的《让氏家谱》,仅为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可靠么?
    其实“逃亡说”并非孤证,还可以找到其他史料。明史专家潘群老人就发现这样一条记载,说是万历二年,明神宗问当朝宰相、改革家张居正“建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张说相传是跑掉了,还活着。潘群认为,皇帝跟宰相讨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宰相应该不敢欺君说假话的。
    而“自焚说”一直在受到质疑,包括在明代,只是在明成祖铁腕统治下,无人敢触及这一敏感话题。细查《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当燕王朱棣人马杀人宫中,建文帝已经没了踪影。经过几天搜查,最后从灰烬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已经满身焦烂,四肢不全。燕王不胜悲戚,抚尸痛哭道:“你何苦这样呢?我只是来帮你的啊!”可是,既然是焦尸,凭什么认定就是建文帝呢?记载本身即为“自焚论”留下疑点。
    封建王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史录。燕王朱棣登基后,加封自己为太宗,留下来的史录是《明太宗实录》。《实录》记载有朱棣破金川门、领兵冲进皇宫之后,传建文帝谋臣方孝孺人殿,威逼他为自己起草继位诏书。潘群说,大家都知道方孝孺是个忠正不屈的知识分子,当时愤怒掷笔,激怒了朱棣,最终被处以极刑,株连十族,而《实录》却把他写成一个磕头求饶的谋士,由这点可以看出来,《实录》本身是靠不住的。
    《实录》可能为了掩盖朱棣夺权篡位的史实而刻意扭曲,而隔代修著的《明史》没那么多忌讳,应该更加可信吧。但《明史》中关于建文皇帝寥寥数语的记载中,也说“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难道建文帝真是死于兵燹,后被燕王下葬的么?
    南京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孝陵旁边的明东陵是朱元璋儿子朱标即建文帝之父的陵寝。如果燕王朱棣礼葬建文帝,那么很可能就将他埋葬在孝陵和东陵附近。可随着现代考古挖掘工作的展开.人们始终没有找到有关建文帝墓葬的蛛丝马迹。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商传说,明朝用皇帝礼埋葬的规制很高,如果建文帝真是以帝礼下葬,那应该有一个很有规制的陵墓,应该就在中山孝陵一带,不可能彻底消失掉。
    其实早在明朝中后期,就没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了,这也给那些不认为建文帝自焚身亡者提供了推测空间,猜想那个被烧焦的尸体根本不是建文帝。
    商传还进一步认为,燕王有伪造建文帝死讯的动机。他说,南京城破,宫中起火,情况相当混乱。找不到建文帝,可以说他死了,这样燕王面对的才是一个无君之国,他才可以顺理成章地做皇帝。
    另外,燕王破城而入时,还大肆搜寻过建文帝的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2岁的朱文圭被找到,后一直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但长子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人,七岁矣,莫知所终”。既然7岁的朱文奎都能够遁身避难,那么建文帝又何尝无处逃匿呢?
    显然,建文帝有可能未被烧死,而是潜逃了。而清朝修订的权威史著《明史》,为何还要认为建文帝死于战火呢?潘群回顾了这样一段修史故事。
    康熙十八年,著名史学家徐家炎被任命修著《明史·建文本纪》,他对于如何记述建文帝下落疑虑重重。徐家炎本意主张建文帝出亡(即出逃),没有死。但是当时明史馆总裁王鸿绪、明史本纪作者朱玉臻都是当朝大官,他们出于政治影响的考量,不主张建文帝出亡,而是主张身死。因为当时有一起“朱三太子案”,有人自称崇祯帝失散的“朱三太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造反,令朝廷颇为头疼,而建文帝的逃亡不正好影射了“朱三太子”的起事么?所以出于维护康熙王朝、清朝政权稳定的考虑,王鸿绪、朱玉臻极力主张建文帝是死掉了。
    至此,《明史》也难以为“自焚说”立证。潘群说,“我个人认为建文帝是出亡了。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一个过硬的史料证明他是死在宫中”。
    被自己的叔叔夺取皇位,逃出宫中幸存一命已算苟且偷生,真相却始终被严密遮盖,引起后世无尽猜测,成为青史话柄。建文帝的际遇让人感到了世事无常的悲凉。
    成书早于《明史》的《明史纪事本末》更是大胆提出了建文帝的逃生始末。它是清代学者谷应泰编撰的,与《明史》不同,它属于非官方的著述,权威性被当时的人们认可。潘群也认为,这本书成书先于《明史》,因此有很多观点和事实并未涉及清廷忌讳,能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真实记载。
    ……
展开
目录
建文皇帝
努尔哈赤
顺治皇帝
无棺吉基
王陵遗梦
王陵的疑惑
梳妆楼之谜
吉基奇宝
水与中华
万里茶路
百年邮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