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莲花池碑文精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601759
  • 作      者:
    柴汝新,苏禄煊主编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古莲花池的碑刻,有的是园中旧藏,有的是近代以来移入的,还有当代镌刻的。碑文内容广泛,精华与糟粕并存,有反映本国历史面貌和景物风光的,有反映具体历史事实的,有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其中不乏珍稀的历史文物,颇具史料价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欣赏或批评。
展开
作者简介
    柴汝新,河北故城人。1964年出生,1982年入伍,先后就读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基层军事指挥专业、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业。2003年转业至保定市旅游文物局工作,现任保定市莲池博物馆馆长、保定市莲池书院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博物馆学会专题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著有《莲池书院研究》、合作编著《古莲花池》、《刘春霖书法萃集》、《保定市馆藏文物精选》(副主编)等,参编《河北全省博物馆通览》、《保定文化志》、《导游保定》等,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作品近百篇。
    
    苏禄煊,福建龙岩人。1940年出生于马来亚,1949年迁居新加坡,1954年回国,先后就读于厦门集美、龙岩中学,福建师院中文系,1964年参加工作,1995年从河北省地质局实验室退休。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地方史和文物研究。著有《慈溪斋诗词》,与人合作编著《保定近代教育史略》、《保定出土墓志选注》、《棉花图》、《古莲花池图》、《古莲花池》等,参船《中国十大明君外传》、《河北古代清官廉吏》、《21世纪巨人摇篮》、《草原晨号》等书的编写,另有论文、文学作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古莲花池碑文精选》录入的碑刻共八十四件(依目录的标题统计)。之所以不按“石”或“题”统计,是因为这些碑刻并非都是一石一题,也非一题一石的,而是间有一题多石(如王阳明的《客座私祝》是一题六石,方观承的《莲池十二景题咏》是一题十石),或一石多题的(如乾隆帝的《督军兼理抚民事》、于成龙的《泉水犹香》都是一石二题)。称“件”,有较多的灵活性,把上述一题一石、一题多石、一石多题等都包括进去了。《莲池书院法帖》的作品有多少?那彦成在总跋语中说是“七种”。前面“干字文”等为五种(一题一种),后面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送僧游五台》、《送僧之牛山鸡足》以及五篇没有标题的杂感,只能算是“二种”了,而《古莲花池碑文精选》按其刻石的组合分则为“三种”。因此“种”这个概念也不好掌握。《古莲花池碑文精选》将董其昌“书法二种”列为一个标题,因此也只算一“件”。如果按可以独立成篇的作品算,再加上某些碑文后的跋文,本书收录的作品约一百五十篇。
展开
精彩书摘
    【简介】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刘芳亮带领下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三月攻打保定城。城中官绅拒降:知府何复战死;同知邵宗元就擒后被杀;监军御史金毓峒投井而死;光禄寺少卿张罗彦自缢于井亭,其兄弟或战死或投井或逃出,家小皆投井而亡,“一门死者凡二十三人”。清代统治者为鼓励人民效忠本王朝,对上述殉难者建“忠烈祠”,并树碑立传。明末殉难官吏碑群原分别立(嵌)于保定西关外忠烈祠和御史金毓峒投井处,1986年忠烈祠迁址时移入莲池。
    本碑在直隶图书馆南金公殉难碑廊中,为“明末殉难官吏碑群”之一。碑高276厘米,宽86厘米,厚15.5厘米。立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于成龙撰文。前部的“记”主要记述张罗彦殉难经过,宣扬“节义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地之心无所寄而帝王之教无所施”的思想,介绍建亭始末;后部的“铭”用七言韵语赞颂死难者。另一面刻“泉水犹香”四字。
    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686~1690年)任直隶巡抚,官至河道总督。此于成龙与被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于成龙(字北溪,山西永宁人)非一人。
    【录文】
    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巡抚直隶等处地方,管辖紫荆等关、宣府一镇地方、密云等关隘,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于成龙撰。
    保定张氏园井亭者,为前明光禄寺少卿张公建也。当崇祯十七年三月,流贼猝陷京师,保定撄城拒贼,有死事之烈,首其事者公也。世祖章皇帝时,有科臣疏闻于上,从郡人请祀于学。既而常郡丞申请表扬阖郡之抗贼死难者,复同祀于忠烈祠,兹则其死忠地也。
    方保定守于京师之既亡也,贼攻城,群呼公旧官名“张吏部”骂。城陷,公大书壁上日:“大明光禄寺少卿张罗彦义不受辱。”缢死井亭,妇女俱投井死,阖门殉者计二十有三人。所最奇者,公配宜人赵氏,先从公自缢,不死,又入井,三日不沉,家人投绠出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园中旧藏碑刻
一、清代皇帝御书碑刻
(一)康熙御书碑刻
1. “龙飞”刻石
2. “凡书要拙多于巧”刻石
3. “江畔送行人”刻石
4. “船上齐桡乐”刻石
5. “梅雪争春”刻石
6. “东坡墨戏”刻石
7. “烟渚轻阳外”刻石
8. “叔夜此诗”刻石
9. “积水频萦虑”刻石
10. “王长源安贫好义”刻石
11. “秋光凝翠岭”刻石
12. “瑞阙龙楼峻”刻石
13. “松杉疏瘦”刻石
14. “节变春才去”刻石
15. “中流欲暮”刻石
(二)乾隆御书碑刻
16. “葄史枕经”碑
17. “直省督勤”碑
18. “偶来停驻”碑
19. “叠起假山”刻石
20. “假山宛转”刻石
21. “三辅群瞻”碑
22. “微职洊臻”碑
23. “督军兼理”碑
24. “畿辅居官”碑
25. “水路吉行”碑
26. “今日赵郊”碑
27. “祠傍琴高”碑
(三)嘉庆御书碑刻
28. “三辅资为政”碑
29. “南邦昭世德”碑
(四)道光御书碑刻
30. “剿办滑城”碑
二、“莲池书院法帖”刻石
1. 褚遂良书“千字文”刻石(附那彦成跋文)
2.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刻石(附那彦成跋文)
3. 怀素“自叙帖”刻石(附那彦成跋文)
4. 米芾“虹县诗”刻石
5. 赵孟頫“蜀山图歌”刻石(附那彦成跋文)
6. 董其昌“书法三种”刻石(附那彦成跋文)
三、莲池历代修建碑记
1. 明查志隆“重辟水鉴公署记”碑
2. 清李绅文“重修保定府莲花池碑记”
3. 清李卫“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
4. 清方观承“重浚莲花池东西二渠记”碑
5. 清“莲池行宫保护管理文告”刻石
……

第二部分 近现代新增碑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