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善问的小男孩
19世纪上半叶,在俄国偏远的西伯利亚荒野中,有一座在本地来说,还算热闹的托博尔斯克镇。这座小镇和西伯利亚的其他地方一样,冷是唯一的特点,冬天的漫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就在这样一个北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的季节,就在这个托波尔河和额尔齐斯河交汇的小镇上,一家小小的玻璃厂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这个玻璃厂的规模虽然很小,但是却生产着周围几百公里内居民日常使用的酒瓶、烧杯、酒具以及其他的玻璃器皿。
在这里,有的工人正在搅拌炽热的玻璃溶液,有的工人正在吹制玻璃制品,有的工人正在把冷却的制成品装入木箱。在这伙终日忙碌的人群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显得尤为扎眼。
这个孩子长着细瘦的个子、深陷的眼窝、高高的鼻子。头戴一顶大而破旧的皮帽子,脚穿一双并不适合他年龄的大皮靴,穿的裤子带着几处补丁,上身的皮衣撕开了许多或长或短的口子,全身的衣服都有被溶液烧出的小洞。
只见他一会儿蹲在熔炉边仔细地观看滚动的玻璃溶液,一会儿又跑去观看如何吹制玻璃器皿。有时他看得出神之至,就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想摸一摸正在吹制的玻璃团。
当他的手指就要触到炽热的玻璃团时,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粗壮的吼叫:
“米嘉,危险。”这个孩子对别人的警告好像没有一点反应,两只大大的眼睛依然紧紧盯着那些玻璃的变化。当他的身体被拖离了吹制玻璃的现场很远后,他才开始嚷嚷:“放开我,我要回家,我要找爸爸问问题!”
这个反应略显“迟钝”的小男孩儿,被大家亲昵地称作米嘉,他的全名叫作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那个把他提起的,显得很“粗鲁”的女人就是他的母亲,也是这个小玻璃厂的厂长。
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2月8日。父亲叫伊万·巴甫洛维奇·门捷列夫,他于1807年毕业于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托博尔斯克中学当老师,先后教过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和逻辑学、俄罗斯文学。
1818年,他光荣地被任命为托博尔斯克省人民中学校长;1823年又调到萨拉托夫省立中学当校长;1827年又回到托博尔斯克中学当校长。伊万是一个学识渊博、才思过人的知识分子。和同时代的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极为痛恨沙皇统治下的腐败和黑暗,他积极地追求进步。他深切地同情革命党人。
在1825年12月14日,俄罗斯爆发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这是一场由俄罗斯贵族革命家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由于这场革命发生于12月,因此有关的起义者都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