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话女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08616
  • 作      者:
    王充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话女性》中,作者从母爱、情爱、友爱、奉献精神、才华、勇气、气质等方面,映现出从古至今的女性的种种美质。文章有着撼人心弦的力量和真切感人的情味,读来颇有韵味。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充闾,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十几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淡写流年》《何处是归程》《一夜芳邻》《成功者的劫难》《历史上的三种人》《沧桑无语》《龙墩上的悖论》《张学良:人格图谱》等近三十种,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等;另有“王充闾作品系列”七种、“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三种。散文集《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并连续两届(2004、2007)被聘任为“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作品被译成英文、阿拉伯文。
展开
内容介绍
    《话女性》是“王充闾人物系列”之第三种(前二种是《说帝王》《读文士》)。共25篇,156千字。其中《碗花糕》等篇章被选入中学教材。书中书写的女性人物,包括有才华的李清照、管道升、萧红,有勇气的卓文君、朱淑真,正气的香妃,豪气的文成公主、秦良玉等,还包括母亲、嫂子等作者身边的善良美好的女性。作者选取了一个又一个特殊的角度,从母爱、爱情、奉献精神、气质等方面映现出从古至今的女性的种种美质。
    本书分为三节:古代女性、现代女性、当代女性。古代女性,当代读者对她们的了解,多是通过影视以及道听途说有了一些残缺不全的皮毛印象,而作者深入古书古籍中进行了考据和辨析,同时在写法上也注意了艺术技巧和可读性,因此极有价值。现代部分的女性,选取了四位历史人物,从特殊的角度,展现了她们多彩的人生,分别寄寓着女性的绝代才情、信义至上、情爱执着,有撼人心弦的力量。当代部分的女性,都是作者身边的人,浓烈的亲情、清新的友情、朦胧的爱情,颇有韵味,因此写来,别有一番真切感人的味道。
展开
精彩书评
    读《碗花糕》,读《母亲:望》,读《绿窗人去远》,我的眼泪纷纷飘落。太真的情感,太善的情操,太美的文字,好啊!我还能说什么?
    ——俞晓群(出版人,海豚出版社社长)

    王充闾对高贵文化更倾心和意属。他写李清照时所倾注的情感,真是感人至深。他与易安居士在遥想中的有幸遭逢,是一次向一代词人致敬的肃穆仪式,是一次现实与历史的悄然对话。
    ——孟繁华(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王充闾写女性的文章有一种大视野。他写文成公主时,借助文成公主的史实,从容走进了藏族的历史,开掘和展示着汉文化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互补与融合的生动场景。
    ——古耜(文学评论家,原《都市美文》主编)
展开
精彩书摘
    孟母:贤母颂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母教一事,真可以说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了。古代这些贤母的懿言嘉行,对当代女性和母教事业的现状,有着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山东友人发来邮件,邀我著文支持其以孟母诞辰为“中华母亲节”的提案。提案略云:
    我们理应有自己的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zhang]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贤母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至今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提案所述,实获我心。从小读《三字经》,就记诵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词句。后来,读西汉两位学者所写的《烈女传》和《韩诗外传》,细致地了解到这位古代贤母“三迁择邻”“断织励学”和“买肉立信”等故事内容——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父亲早丧,母亲仉氏守节。童年时期的小孟轲,跟随母亲,先是住在一处墓地旁边。孟轲就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学着大人的样子,办理丧事,做跪拜、哭嚎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怎么行呢!看来,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于是,就带着孟轲搬到一处市集旁边。小孩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由于靠近市集,旁边又有杀猪宰羊的屠户,这样,小孟轲便又和邻居的小孩一道,学起做生意和杀猪宰羊的事。孟母发现后,又犯了核计:“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便再次搬家。新居紧邻一所教育场所,也就是文庙。每到初一这天,官员们都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揖让,彬彬有礼。小孟轲看在眼里,一一都记在心里。这次,孟母很满意,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呢!”孟轲放学回家,母亲正在织布,关心地问:“学习怎么样了?”孟轲说:“跟过去一样,没什么好学的。”母亲见他那份无所用心的样子,十分恼火,便用剪刀剪断了织好的布。孟轲大为惊讶,忙着问母亲为什么要断织,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缕一样。女人如果荒废了家务劳动,不去生产全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如果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纵使不做强盗、小偷,也就只能从事奴隶劳役了!”孟子听了,悚然惊悟,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辍,拜孔子的嫡孙子思的门人为老师,终于成了有大学问的圣贤。
    一次,小孟轲碰上了东邻杀猪,他便问母亲:“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逗他说:“为了给你吃肉。”话说过之后,她就后悔了,心想:“为了进行胎教,我在怀着这个孩子时,席不正不坐;肉割得不正不吃。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哄他,这不是教他不讲信用吗?”当即,拿出钱来,买了东邻的猪肉给儿子吃,用以证明她没有说假话。
    三则教子故事,内容并不复杂,里面却饱含着深刻的哲思理蕴。首先,它阐明了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环境与主体的辩证关系。作为伟大的母亲,孟母不仅富有深厚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且,深谙教子成才的规律和方法。按照一般的认识,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自身的管教上,而忽视环境、条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她却敏锐地发现了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整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此也,尤其可贵的是,她并没有满足于获得理想的环境,认为从此万事大吉;而是,特别重视主观的努力。在她看来,即使环境再好,如果主观努力跟不上去,仍然是无法成才的。为此,她借助“断机杼”来给予儿子以极大的刺激,使他刻苦努力,勤奋向学。
    其次,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说明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决不能半途而废。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即事喻理,极富说服力与感染力。
    第三,以身作则,诚信不欺;从小就教育孩子立诚重信,不搞欺诈、哄骗。第四,孟母教子,方法得当。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而不是采取粗鲁、野蛮的方式,痛快一时,乱打一顿。
    作为子思学派的传人,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素有“亚圣”之称。在这方面,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母亲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母教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流传着许许多多贤母教子的动人故事,载录史籍的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贤母”:除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还有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宋代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氏。她们以其高超的识见、卓越的品格和动人心弦的事迹,垂范百世,光照千古。
    陶侃生当两晋之交,遭逢乱世,而他能以优异的战功和政绩博得世人称颂。史载,“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路不拾遗”。他具有高尚的品格,《晋书》本传中,说他“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平时凡有馈赠,他必定问明来源,如果是通过自己劳作所得,他收下之后,要加倍地补偿、回赠;如果是贪污官家所得,则立即退还,而且还要给予严厉批评。终日危襟正坐,办事极度认真。当时正在造船,他以高度的责任心,管理公共财物,竹头、碎屑、断木等,他都收拢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大雪过后,天晴溶解,官府厅前道路泥泞,便把木屑铺上,方便大家进出。他分外珍惜光阴,对部下饮酒赌博严加管束,参佐僚属有以谈戏荒废职事者,严加训斥之外,还“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于江”。东晋时期吏治腐败,不可收拾。陶侃这种严谨、清肃的作风,实属少见。
    他以身作则,终日勤于吏职,常对人讲:“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他曾在边远的广州任职十年,这里受战乱影响较小,境内较为安定,衙署闲居,他便早早起来,把一百块砖从室内搬到院中,晚上再把这些砖一一搬回屋里。对他的做法,多人不解,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原来,他怕生活过于安逸,养成怠惰习惯,从而丧失斗志,难以担承重任。人们听了,无不感佩。
    陶侃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完全得力于优良的母教。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世,母亲湛氏悉心教导他。史书上记载了她的三个动人故事:
    一是“截发筵宾”,事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同郡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陶侃的家乡新淦,正赶上冰雪封道,而且天色将晚,便到陶侃家里来投宿。可是,家中贫困至极,空空如也,着实没有招待客人的条件。正在陶侃为难之际,母亲过来说:“你且出外留客,由我来想办法。家中虽然贫寒,但做人不可失礼。”无钱买米,母亲便趁客人们闲坐交谈之际,毫不犹豫地拿出剪刀将长发剪下,出门卖与邻人,换回了粮米酒菜;没有烧柴,劈了屋角的边柱,聊供薪火;又把垫在床上的草席扯出、切碎,权作客人的马草。整个接待非常周到。范逵等一行感其厚意,至洛阳,相与传为美谈。人们都说:“没有这样的好母亲,不可能教育出来陶侃这样的优秀人材!”陶侃为官以后,始终保持着“恭而好礼”,热诚待客的优良作风。
    二是用三件土物饯行。陶侃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后来由太守范逵举荐当了县令。赴任之际,母亲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为娘拿不出什么东西为你饯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到了官府之后,陶侃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包着一块坯土,一只土碗和一方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一块坯土是教导儿子永记家乡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导儿子不要贪恋荣华富贵,要保持自家本色;一方白色土布,则是教导儿子为官要尽心恤民,廉洁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变色。母亲的箴告,深深打动了陶侃的心。后来,陶侃在仕途上果如母亲所望,正直为人,清白做官。
    三是退回腌鱼。陶侃在海阳做县吏的时候,恰好监管渔业。生性孝顺的他,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心中总觉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他带了一坛腌鱼送交母亲。谁知几天过后,母亲却将这一坛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决心遵循母亲的教导,清贞自守,廉洁为官。
    后人赞曰:“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三
    古代“四大贤母”中,宋代占了两位: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和著名军事家岳飞的母亲姚氏。两位贤母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一文一武盖世英才,功莫大焉。
    欧母的事迹见于欧阳修写的《泷岗阡表》,里面说(大意):我(欧阳修)四岁就失去父亲,母亲立誓守节,家境贫苦,在生活上自食其力;边抚养边教育,使我能健康成长。母亲经常告诫我说:“汝父为官清廉,而且爱好施舍,喜欢结交朋友。他的俸禄虽少,但常不使有余,说,不要因此成为我的牵累!所以到他死时,没有留下一间屋、一垅地,供我们赖以为生。那么,我凭恃什么能够苦守呢?……汝父岁时祭祀,必定流泪,说,‘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及生前菲薄的奉养。’有时喝点酒,吃点肉,也要落泪,说,‘从前生活困苦,现在多有赢余,可惜来不及奉养双亲了。’你父亲做官时,夜里披阅公文,一再停笔叹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一桩死刑案件,我想为他寻找一线生机,可是没找到。’他进一步解释:‘经过找,没找到,这样,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即使是这么找,有时还会出现错判呢!’你父亲还嘱咐我,要把这番话告诉你。他真是心地仁厚之人。这就是我确信汝父必有好的后代的依据。你好好努力吧!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主要在于孝顺;做好事虽然不能及于万物,但只要能够心存仁道就行了。”
    母亲为人,恭敬、节俭、仁慈,而且,坚守礼法。从家庭贫穷的时候起,她就以俭约治家,以后家境丰裕了,也总是不让开支超过原先的用度。她说:“我儿子不能苟合于世,不可能大富大贵,这样做,是为了他日后能够度过患难啊!”后来,我曾被降职到夷陵县,她老人家照例有说有笑,像往常一样,还对我说:“你家本来就穷苦,我处在这种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了。你能够安于这种处境,我也就放心了。”
    史载,欧阳修的母亲病逝,清江知县李观曾写祭文一篇,全文仅二十字,堪称古代祭文简短之最:“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尚飨!”祭文指出,欧阳修一生的成就,得自母教,并把欧阳修比作孟子,而把欧母比作孟母,这真是最高最美的赞誉。
    岳母的事迹传播极广,她的声望等同于孟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儿子背部剌上“精忠报国”四字”,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尽忠报国。故事始见于清乾隆年间《说岳全传》;此前,岳飞背上刺字一事,在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中也有记述,但未载明究是何人所剌:“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理。” 明成化年间成书的《精忠记》,嘉靖年间的《武穆精忠传》,明朝末年的《精忠旗传奇》,也都有关于岳飞背部刺字的记载。
    岳母姚太夫人出身乡野,识字不多,但为人刚直,极有主见。她对岳飞自小就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要刚直不阿,勇于任事,克服各种苦难,做一个忠心报国的男子汉。故乡汤阴沦陷后,岳母跟随着儿子,颠沛流离,辗转南北,后病逝于湖北鄂州。高宗赐葬于江州(今九江县)株岭山。出于对岳母的敬爱,其墓地,历经八百七十余年,至今保存完好。 现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母祠上方横匾为“一代贤母”。
    ……
展开
目录
四母:贤母颂
吕雉:母后临朝第一人
卓文君:勇气
貂蝉:凄惨人生
文成公主:雪域情缘
杨玉环: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
三王:诗人的妻子
李清照:终古凝眉
李师师:真爱
朱淑真:泉路何人说断肠
管道升:千秋名重女全才
秦良玉:石柱擎天一女豪
香妃:香冢
开美久命金:殉情
于凤至:断裂的爱
宋美龄:交友以信
蒋士云:迟暮的补偿
萧红:青天一缕霞
母亲:望
嫂子:碗花糕
小妤姐:绿窗人去远
村姑:薏苡的悲喜剧
女教师:有信自远方来
友人妻:夜话
女同学:寻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