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孙权下套
晚上,鲁肃带着诸葛亮谒见孙权。鲁肃先汇报了这次荆州之行,重点汇报了刘备军现在的情况。如何在当阳遇到刘备残军,如何在汉津会师关羽水军,以及如何在夏口会师刘琦,鲁肃对这些事情必须详细汇报,这是一个下属的本分。如果他不提前汇报,孙权就只能等着诸葛亮忽悠他了。
鲁肃汇报得差不多了,孙权大体心中有数,然后把诸葛亮请了进来。
诸葛亮虽然没有机会舌战群儒,但是他在孙权面前还是表现出了卓越的口才。
正如《三国演义》所演义,诸葛亮上来用的是激将法。
他说:“海内大乱,孙将军您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也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开头一句,先把刘备放在和孙权对等的位置上)。现在曹操既定北方,天下大势已初见平定,接着南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暂时遁逃到这里(夏口)(这一句承认现实严峻)。孙将军您应该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早地和他决裂,如果不能抵挡,又为什么不按兵束甲,向他表示臣服呢?现在将军您表面上服从,而内心却不甘心(经常捣乱),现在情况这么紧急,您不立即表明立场,恐怕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不舒服,他心中冷笑,哪有这么来求援的,竟然问我到底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投降?
他说:“真是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侍奉曹操呢?”
孙权心想,他屁滚尿流的还不如我呢!
孙权入了套子,暴露给诸葛亮激将的机会。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个齐国的壮士,尚且知道守义,何况刘豫州是王室之胄,他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他、投奔他像水之归海一样,如果不能成功,那是天意,怎么能给别人当属下呢!”
诸葛亮此言击中了孙权争强好胜的软肋。你不能投降,你要是投降就比田横匹夫都不如!刘备是英雄,所以不能投降,你要是投降,你就是孬种。诸葛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现在还没有摸清孙权的真正想法,因为他所知道的是柴桑到处弥漫着投降的论调,他很担心孙权像刘琮一样在这种论调里垮掉。
结果孙权听完诸葛亮的话,一下子忍不住暴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孙权勃然作色,大声吼道:“我不能守着全吴之地,坐拥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已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没人可以抵挡曹操(这句话认可了联合刘备)。”
但是孙权慷慨过后,突然话锋一转,他问:“但是豫州新败之后,能不能扛过去?”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问诸葛亮,你们有没有合作的筹码,空手套白狼是没门的。
诸葛亮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说:“刘豫州虽然军败长阪,但是归来的战士还有关羽水军精兵一万人,刘琦的江夏战士也不止一万人。曹操的大军,长途奔袭,异常疲惫。听说为了追赶刘豫州,轻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兵法上讲的‘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兵法上还有一句话说这样‘必蹶上将军’,并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这又是他们一大劣势;还有荆州民众,之所以降曹,是迫于兵势,并非心服。如果现在将军您真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击败曹军。曹操军败,必然北还,这样一来,荆、吴之势强,三家可成鼎足之势。成败之机,就在今天。”
诸葛亮这段话,有三个要素:一是我们有两万人,有实力和你合作;二是曹操军内部有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强大;三是击败曹军我们共同瓜分胜利果实(鼎足之势)。
诸葛亮当初告别刘备,说“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摆明了是为了求生存,前来要饭的。
到了孙权这里一番说辞,却把自己说成了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并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战后瓜分胜利果实的要求。诸葛亮的外交技巧是高超的,成功地把寻救兵演变成了找合作伙伴。话里话外一句假话也没有,一滴水也没露,没有半点儿求援的卑躬屈膝状。
诸葛亮的说辞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孙权害怕曹操,又不愿意投降曹操的心理。诸葛亮把刘备描述成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让孙权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所以他上钩了。
其实,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会战以及后来争夺南郡之战,基本上是孙权属下周瑜独立完成的,刘备军基本上只干煽风点火的事情。所以孙权后来在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很不情愿,导致发生了孙刘两家争荆州的系列事件。但是,有诸葛亮出使江东,两家联盟在先,不是刘备的单方面投靠,所以最后对于荆州之争也是各持其辞,互不相让,最后勉强对半分成。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基本上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但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宣布抗曹。这个步骤要等周瑜回来完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