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武大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63670
  • 作      者:
    王立群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读史阅世、读史明智、读史育人、读史资政。今天我们隆重推出王立群读史系列丛书,该套丛书是在央视百家讲坛基础上增补、润色、完善、修订而成,比电视更深刻、更完整,让您开卷有益,让您读史明智。王立群先生的读史系列丛书既不同于正史的严肃晦涩,也不同于演绎、影视作品的杜撰戏说、漫无边际;它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做到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立群,著名学者、百家讲坛资深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王立群与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合讲《汉代风云人物》,其中的“吕后系列”,创造了该栏目的年收视率之冠,被称为百家讲坛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品亦被称为通俗讲史公开课。

展开
内容介绍

  《汉武大帝》
  王立群先生2007年在CCTV百家讲坛讲述了“王立群读《史记》”的第1个系列汉武帝,并出版了登上百家讲坛之后的第1本书《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大帝》。王立群后来回忆说“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只出版了一个删节本的《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大帝》。”此次我们推出的《王立群读<史记> 汉武大帝(全本)》是王立群先生仅有授权较新修订增补的全本汉武大帝。本书以节目内容为蓝本,针对图书需要,进行润色、增补。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经营东南,开拓辽东,他缔造了此后两千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他实现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盛隆,他树立了一个民族彪炳千秋的自信。独尊儒术,崇信方士,巫蛊之祸,轮台罪己,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充满了争议。他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倡导尊儒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毕生致力于战争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奠定大国地位的重要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下罪己诏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集明君与暴君于一体的帝王。他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大帝。


  《吕后》
  《王立群读<史记>之无冕女皇吕后》(修订版)2013年12月出版,2014年1月份上市。本书采取传记特点和历史评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深度剖析了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主“无冕女皇”吕后的传奇一生。从吕雉出嫁到吕后诛功臣、虐戚姬、杀皇子、封诸吕等一系列血雨腥风的故事及以全面、真实、客观的视角下的吕后一生的功过是非的评判。是真实、鲜活、完整的吕后全传。
  此次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无冕女皇吕后》(修订版)一书是在原版的基础上润色、增补而成。跟随作者重温那段历史,体会主人公吕后在那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下,吕后的人生故事。给读者一个正确的视角,客观的评判功过是非,令读者通过读史明智、明理,对广大读者而言可谓史学艺术之作,深具教育意义。为热爱读史读者提供了又一本佳作。


  《宋太祖》

  宋朝一直是被我们误解与低估的朝代。事实上,有宋一代,创造了绝不输于汉唐的文明。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将唐宗宋祖并称,但与唐太宗相比,长期以来,宋太祖并没有受到世人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他所开创的大宋王朝也一直被误解与低估。《王立群读之宋太祖(上下)》一书作者在全面掌握和充分吃透史料的基础上,以人物、事件为中心,用富有文采而感性的文字,幽默而睿智的语言,细致描绘大宋开国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举凡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金匮之盟、太祖誓碑等宋初历史事件的始末和真相,宋太祖赵匡胤、南唐后主李煜、后蜀皇帝孟昶、大小周后、花蕊夫人等著名历史人物跌宕多姿的人生历程和精彩故事皆娓娓道来。对宋太祖一生功过及大宋王朝的历史地位也做了合乎学理、执论允当的辨析和总结。 《王立群读之宋太祖(上下)》以王立群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同名热播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比电视讲稿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宋太宗》
  但提到宋朝,除了宋词,恐怕大家先想到的便是“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异族并起”以及民间戏文里流传甚广的杨家将演义、水浒一百单八将诸如此类。长久以来,宋朝一直是被我们误解与低估的朝代。事实上,有宋一代,创造了绝不输于汉唐的文明。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艺术水准,在中国古代史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此外,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文职政府的时代,号称“与士大夫治天下”,宋代皇帝的仁慈和开明在历朝历代中是罕见的。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宋代的繁荣与文明呢?为什么宋朝的政府组织架构跟历朝历代迥然不同呢?
  长期以来,宋太宗赵光义并没有受到世人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他本人更因为“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等长期遭人诋毁和非议。然而,真正的历史并不会因为后人的漠视与误解而消退她本来的繁华。赵光义作为大宋的第二位皇帝,继承长兄大业,励精图治,为宋代的稳定、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具改革精神的皇帝。他的一生,是奋斗与变革的一生,也是毁誉参半的一生。《宋太宗》将为大家揭示这位自诩与周公相提并论的一代帝王奋斗的心路历程、统一历程、改革历程。
  《宋太宗》采取传记特点和历史评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讲解赵光义“大兴科举 ”和“提倡文治”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以大众视角关照和解读历史,寄托了知名学者王立群先生的个人生活体验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展开
精彩书摘
  《吕后》
  吕后位居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之首。在中国皇权继承制上首创“垂帘制”,开启后代母后独掌皇权的先例,对中国古代皇权继承制影响深远。本书所说的“垂帘制”并非今人理解的“垂帘听政”,而是将“吕后称制”俗称为“垂帘制”,即母后掌权的一种通俗说法,是为了与今人习惯于将母后掌权称为“垂帘听政”取得一致。对于吕后,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她的凶残、暴虐的一面,对她的一生缺少全面的了解。比如说吕后的婚姻状况怎么样?她从年轻时代开始就是一位凶残暴虐的女魔头吗?
  吕后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的原名叫吕雉。
  吕后的家乡是单父(今山东单县)。她父亲的名字由于史书没有记载,今天已经无从考究了,史书称他为吕公。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嬃。吕公和沛县县令是至交好友,吕公惹了仇家,来沛县避祸,并住在县令的家里。后来,吕公对沛县感觉不错,便把家安顿在沛县。
  吕公最初客居沛县之时,县里有地位和声望的豪杰与吏员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都来凑钱喝酒(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这次酒宴,萧何主管收礼。萧何后来成为刘邦麾下三杰之一,官居相国。但这时,他还只是沛县县令手下的一名小小的长吏(萧何为主吏,主进)。亭长印按照萧何定下的规矩,献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坐在堂下喝酒,份子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坐到堂上喝酒。刘邦来到以后,大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就直接来到堂上,实际上,刘邦一个子没拿(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刘邦为什么敢如此公开撒谎?负责收礼的萧何难道没有发现?
  第一,玩笑成习。第二,萧何掩护。
  先说第一点。刘邦平日和县里的官员吏员们开玩笑开惯了。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虽然只是一位小小的亭长,但是,他平日却一向藐视县里的这些县吏们,经常和他们戏耍、玩笑,从不把县吏们当回事。他也知道县里这些小吏、豪绅庸才多而能人少,刘邦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县吏、豪绅。再说第二点。刘邦深知萧何不会戳穿他的谎言。这次负责收礼的人是萧何,萧何平日对刘邦非常关照。刘邦未做亭长之前,萧何就经常护着刘邦。刘邦做了亭长之后,出远门到秦朝都城咸阳押送服徭役的百姓,每当此时,县里的官员们就送点钱给刘邦,萧何往往比其他官员多拿将近一倍的钱赠送刘邦(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
  既然萧何负责这次酒宴的收礼,刘邦自然敢于大讲谎言。至于萧何,当然知道刘邦一文钱没拿。但是,出于对刘邦的袒护,他绝对不会起底。萧何这样,刘邦堂而皇之地坐到了堂上。吕公一听“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大为惊讶,赶快起身相迎。因为“贺钱万”在当时是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
  从酒宴的规格看,出一千钱的都已经是贵客了,都要请到堂上喝酒。拿一万钱,当然令人刮目相看。从来人的身份看,比亭长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没有“贺钱万”。拿一万钱,当然令人大吃一惊。从实际收入上看,秦代一位县令的年俸也只是数千钱,至于亭长,一年的俸钱不足千。一个亭长一次酒宴敢于“贺钱万”,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吕公当然不相信刘邦能“贺钱万”。但是,吕公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他看中的是刘邦敢于公开撒谎的胆量和潜在的政治家素质。
  所以,吕公听到这么一个巨大的数字,大吃一惊。立即起身,迎到门口(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人们谈起刘邦,总认为这家伙是个无赖、流氓。这种看法不错。刘邦确有流氓、无赖的一面。像这种大型酒宴,他一文钱不拿,高喊一声“贺钱万”就堂而皇之地走进堂上,当然属于流氓行为……
  ……
  《宋太祖》
  寻常而又不寻常陈桥兵变,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将后周柴氏的天下变成了大宋赵氏的政权。从历史的长时段发展来看,陈桥兵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但是,在当时看来,陈桥兵变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军事政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时代。第一,一个君臣义绝的时代。《宋史》说:五代所建立的国家,传位不到三四代就改换姓氏,大臣侍奉君主就像受雇佣一样,旧皇帝下台,就侍奉新皇帝,大家习以为常。因此,后唐刚刚灭亡就向后晋称臣,后汉刚刚宣布禅让就当后周之臣。君主信赖的臣子、国家依赖的将领,一旦国灭,不能以名节定生死,伦理道德被废弃殆尽(五季为国,不四、三传辄易姓,其臣子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役,习以为常。故唐方灭即北面于晋,汉甫称禅已相率下拜于周矣。……世主之所宠任,社稷之所倚赖,而更事异姓,不能以名节生死,伦义废矣。《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大臣、将领把自己定位为给皇帝打工的,维系一个政权稳固的忠义理念就不重要了,给谁打工不是打,因此换个领导也无所谓,当臣子的不觉得耻辱。所以,这个时代的文臣武将历经几个朝代依然春风得意的比比皆是。面对赵匡胤的兵变,宰相王溥率先降阶下拜,范质虽然犹豫了一下,但也随即下拜。禅让仪式正准备进行,忽然发现尚未准备禅位诏书,翰林学士陶谷立刻“出诸袖中”。风向一变,则顺风而偃。君纲不振,忠义不立,君臣义绝,国家颠覆自在意料之中。这是赵匡胤能轻易夺得后周政权而人心安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一个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李唐晚期,藩镇割据,嚣张跋扈,天下瓦解。五代十国是唐末混乱局面的延续。这是一个崇尚军事力量、完全以武力定胜负的时代。谁掌握了军队,谁就占据了主动,一旦兵控京师,就可以成为新朝的皇帝。当时有句话很流行,能够反映当时的局势和武将的心声。这句话是后晋安重荣从军卒升到成德节度使后说的——“见唐废帝、晋高祖皆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日:‘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新五代史》卷五十一《安重荣传》)天子是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人,谁掌管了枪,谁就可以做天子。有没有皇室血统,完全不用考虑。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既然兵强马壮者能当上天子,而军事力量在不同的军阀将领之间又此消彼长,有机会的人自然不止一个,所以皇帝的更换频率很快,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天。而且,五代时期,依靠军士拥立取得政权似乎成为惯例。在赵匡胤之前,至少已有三个成功的样板。第一个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二个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第三个是后周太祖郭威。在这三个样板中,郭威的榜样对赵匡胤影响巨大,因为赵匡胤亲自参与了这次事件,他对依靠兵变黄袍加身的流程已经谙熟于心了。在五代五十余年的时间里,赵匡胤是第四个依靠军事政变取得政权的皇帝。因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赵匡胤,对后周文臣武将,对后周的百姓,一点也不觉得突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君臣义绝,兴亡以兵,所以五代时期的文臣没有坚定的立场,如墙头草随风倒;武将则凭借兵强马壮,嚣张跋扈,恣意妄为。从后梁到后周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天下更换了五个朝代,文武大臣早上还一起上朝朝拜皇帝,晚上则有人可能荣升为皇帝,接受同僚的朝拜,忠义之风荡然无存(自朱梁至郭周五十余年,凡五易姓,天下无定主。文武大臣朝比肩,暮北面,忠义之风荡然矣。田况《儒林公议》)。在这种社会风气之下,子弑父,弟弑兄,臣弑君,兵变不断,看得人心惊肉跳,目瞪口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后周的殿前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抓住后周“主少国疑”的最佳时机,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次改朝换代了。陈桥兵变是寻常的,然而又是不寻常的,因为这次兵变具有与以往历次兵变迥异的特色。一句话,陈桥兵变是一次依靠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和平演变。第一,兵不血刃。陈桥兵变没有宫门喋血,不见遍野伏尸;没有四起的烽烟,不见连绵的兵祸。开封城的一砖一瓦都不曾受到毁坏,在和平演变中后浪推前浪,大宋把后周拍在了沙滩上。“在中国历史上也创立了一种不经过流血而诞生一个主要的朝代之奇迹。”(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宋太祖赵匡胤》)这就是陈桥兵变寻常中的不寻常。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领大军严整有序地进城,没有发生战争。史书中有一个细节,赵匡胤带兵出城时走的是外城东北侧的爱景门,回城时走的是东侧的仁和门。一些笔记中(如《玉照新志》、《随隐漫录》)说当时北侧的城门守卫者拒绝接纳赵匡胤人城,为了避免流血,才转走东城门,没有发生像郭威进城时“矢射如雨”的抵抗。赵匡胤也提前安排好了家人的安全,对后周的小皇帝也采取了优待的政策。没有战争,没有流血,一切井然有序,妥善处理后周皇室,这就与郭威兵变有了本质的区别。当然,也不是说陈桥兵变中没人死亡,在京巡检韩通就是在准备组织反抗时被杀的,这当然是个例外。史书上还说“并其妻子”,一些笔记中又演绎成杀其全家。事实并非尽然。据陈保衡于建隆元年(960)二月二日,也就是韩通死后的第二个月,撰写的《韩通墓志》记载,王彦升并未全部诛杀韩通家人,韩通的二女、三女、四女以及幼子均得幸免(《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三十七册)。这次诛杀或者真的是一次突发事件,也很可能是赵氏集团有意识、有选择地清除政敌的一次行动,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显然不同于纵容士兵的肆意屠杀。第二,市不易肆。郭威兵发开封之时,曾让手下人宣布:攻克京城,允许抢劫十天(俟克京城,听旬日剽掠。《资治通鉴》卷二八九)。等到大军进城后,“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起”,手下人告诫郭威,“再不制止抢掠,今晚就只剩下一座空城了(不止剽掠,今夕止有空城耳。《资治通鉴》卷二八九)”。史书中记载了两则实例。
  ……

展开
目录

《汉武大帝》
一史家绝唱
先河之作史中翘楚/忍辱负重千古绝唱/一家之言大器终成
二宫闱角逐
累世皇亲窦氏浮沉/心比天高王娡得势
三立储风波
刘嫖:机关算尽为女儿/栗姬:命中无时终须无/窦太后:斗转星移定乾坤
四储君之争
舐犊情深心系幼子/任性妄为恶果自食/栗走窦来好事多磨
五继位太子
四两千斤窦意顿除/不识时务行刺自戕/此消彼长还看圣心
六景帝清障
荣华已尽性命堪忧/命案蹊跷真凶难逃/虎毒食子相煎何急
七平安太子
突访细柳文帝相惜/帝心难测默契不复/木强则折英雄可叹/帝相矛盾终成祸首/卫绾佐之平安太子
八董生对策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庙堂之策一拍即合/文安天下儒定乾坤
九窦婴为相
阴差阳错平步青云/耿直任性谁与评说
十太后干政
新政之火旧宠燃眉/太后震怒新政夭亡/儒生之悲任重道远
十一田窦交恶
窦婴罢相灌夫卸甲/家宴索田田窦积怨/图穷匕见厮杀在即
十二窦婴之死
引火烧身大势已去/遗诏催命千古疑案/死生有因公理在心
……
十三汉匈交兵
十四马邑之谋
十五阿娇失势
十六初露锋芒
十七平步青云
十八横空出世
十九李广难封
二十凿空西域
二十一公孙丞相
二十二煽风点火
二十三借刀杀人
二十四琴挑文君
二十五情变之谜
二十六以死杀人
二十七童言无忌
二十八淮南大案
二十九皇室恩怨
三十一错再错
三十一另类奇才
三十二庐山真面
三十三一代将星
三十四宠信江充
三十五太子失宠
三十六巫蛊之祸
三十七临终托孤
三十八千秋功过
三十九绝笔之作
后记
《吕后》
一吕雉出嫁
二一桩疑案
三初露峥嵘
四废立之争
五废立之祸
六女王称制
七皇子命运
八大封诸吕
九和亲匈奴
十荡平诸吕
十一功过是非
附录
《宋太祖》
一陈桥兵变梦醒:黄袍加身回京:禅位登基寻常:又不寻常
二皇业肇基发迹前的经历很雷人人生难得的是机遇历史从这里开始机遇一再光顾就是奇迹三关键先生先试试刀初征南唐再征南唐
三征南唐
四蹊跷的木牌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出师未竟身先死蹊跷费解的木牌
五世宗托孤一石四鸟顾命大臣谁来管枪危险变成了现实
六疑窦丛生可以有,但其实真没有兵力部署很可疑谣言的力量也很强大该醉酒时就醉酒道具早就准备好了赵家的妇女都知道该杀的还得杀我的心思你别猜
七百炼成“真”赵匡胤说:不关我的事啊,是他们逼我的赵光义说:我哥当皇帝这么大的事,还能少了我赵恒说:必须按照我爹的意思重修我大伯的实录赵普说:是,我作证,也有我的份儿掩饰、粉饰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八开国大事封个称号不算什么一朝天子两朝臣一个都不能少仪式的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
九玩火自焚挑战者有挑战者的逻辑总要有人跳出来初次交手亮亮牌李筠很傻很天真老赵很精很老到万事有因必有果杀鸡儆猴猴明白
十请君入彀“黑大王”李重进热脸蹭个冷屁股别无选择只能反大棒还加胡萝卜我真是被逼的
十一杯酒释兵权最近比较烦这是真的吗这不是真的吗吃顿饭就能解决问题吗影响,那是相当大
十二煞费苦心过河一定要拆桥一个留任者的遭遇几个替代者的“杯具”十三集权集权先收兵权再缴财权三收行政权终收司法权一把椅子有文章
十四雪夜定策南,还是北?这是个问题先南后北,还是个问题换一种思路
十五一箭双雕湖南最后一位大佬死了荆南高家的生存哲学就是借个道呗请神容易送神难
……
三十四匪夷所思金匮之盟据说这是赵普一手炮制的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有遗诏,太宗就没有弑兄的动机了吗
三十五太祖誓约神秘的誓碑有人说这是子虚乌有事实胜于推测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三十六反贪倡廉宋初的贪赃现状颇用重典与忠厚开国惩贪、倡廉,一个都不能少
三十七为国守财寒酸的皇帝成由勤俭败由奢不是我不想显摆,是太多的地方需要钱财
三十八双面胶皇帝特权阶层的特权双面胶皇帝的双面富之以财,责其大行
三十九千里送京娘故事的详情是这样的赵匡胤的形象很崇高赵匡胤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动心真假参半
四十任人评说不乏批评的声音宋代真的积贫积弱吗其实与宋太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宋太宗》
一粉饰履历
假大空/高大全
二光义尹京
宋初三人行/分道扬镳/哪里出了问题
三赵普罢相
姚恕不恕则平不平/赵普好像是被“雷倒”的/不光雷打,还有风吹
四步步紧逼
妈妈说: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百年之后你要传位给你弟弟/光义想:既然妈妈说让我接你的班,我就得时刻准备着/暗流汹涌
五无所不能
在最合适的时候,在最合适的地点,利用最合适的人,干了最想干的事/能让的我都让出去,我只想要一样东西:都给我闭嘴
六太平兴国
只有八天的太平兴国元年,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天子脚下杀人的闹剧:贼喊抓贼/越是太祖奈何不得的人,我越要处置
七文人的春天
龙飞榜井喷了/据说是因为一个人/仅因为一个毫无瓜葛的人显然是不够的/崇文院可不仅仅是一项形象工程
八四部大书
四部大书的基本情况/一心干好安排给你们的工作,其他的别胡思乱想/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
九今非昔比
从一手硬、一手软到一刀切、重点抓/地盘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少了/一个不可思议又可以捉摸的事件
十漳泉纳土
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留从效:岂劳大军久戍于此/陈洪进: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在了前头
十一吴越献地
钱:敞开门做节度使,关起门来搞生产/钱的两次进京:丢了精神,丢了自由,丢了国家/没有刀光剑影的兼并
十二强弱异势
北汉:我有恃故我在/北汉与辽:七年之痒/大宋与辽:从对抗到缓和
十三钉破并州
不要再说了,我决定了/里外通吃/从地球上抹掉它
十四兵败高梁河
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代价/败局早已注定/后果的确很严重
十五赵德昭之死
战场上老大找不到了/老大不见了立小老大/老大很郁闷/老大发火后果很严重
十六满城之战
仗打得那叫一个爽/战场忽悠很给力/谁指挥枪:不在场的在场/人可以不在,权力不能不在
十七西线有战事
东边不亮西边亮/先说说杨业/背后捅刀子这一手很厉害
十八瓦桥关之战
辽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大宋: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五战四败一战据说是赢了/两种后遗症并发
十九东山再起
持续被边缘化/人倒霉了喝口水都噎着/不做大哥好多年影响依然
二十继承的危机
宋太宗登基: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危机依然没有彻底化解/落魄赵普:该出手时就出手/宋太宗、赵普:为了不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二十一王室冤案
身在高处就会不胜风雨/这件事你怎么看?此中必有蹊跷/赵普对卢多逊:打蛇七寸太宗对赵廷美:扫地以尽/形象是个大问题
二十二从开封尹到开封尹
李符:一颗临时的关键棋子/权知开封府:边李穆刘保勋辛仲甫王祜/赵元僖:新的皇位继承人/好大一个圈
二十三七相三参
第一轮:赵普复相,流放一个,罢免一个,上来两个/第二轮:赵普再次被罢,太宗重新洗牌/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一个时代的真正开始
二十四枢密风波
制衡:三对一的格局/真假其实不关键,关键是让你出局/干脏活不闭嘴是要被清洗的/一个共同的目的:权、势岂可轻假于人
二十五封禅未遂
何谓封禅/三番上表两种请愿;推辞多次下诏封禅/不是朕不想封禅心中实在有点忐忑/暴雨没有浇灭大火浇灭了渴望
二十六七年纠结
想打不敢打:心有余悸/想打不能打:宋辽胶着/不打还想打:蒙羞披耻/契丹一朝突变太宗不再纠结
二十七真真假假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个很不寻常的女人/绯闻成了情报/一个军事奇才的别有用心
《宋太宗Ⅱ》
二十八雍熙北伐
战前准备很充分/开局进展很顺利/固守待援与往返折腾/兵败如山倒
二十九杨业之死
兵败陈家谷/巨星陨落/据说有三个责任人/背后有那么一双眼睛
三十到底谁的错
战后处置/不同的声音/谁该负责
三十一大势已定
君子馆之战/土寨之战/心理变化/鲜血换来的经验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