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易》卦爻辞反映的内容涉及文王、康侯等不少周初人物的事迹,但并没有涉及周公的事迹。我们的看法是,周公与《周易》卦爻辞肯定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周公与文王合作卦爻辞,文王去世后,很可能是没有完成《周易》的编辑,而周公继承了文王的事业,包括编写卦爻辞的工作。又由于周公一直坚持秉承文王之道,从而在《易》之卦爻辞中出现了记叙文王等事例,并有意规避书中出现自己事迹的记载。但是,文字表面上的东西容易掩盖周公的作用,但卦爻辞中反映的忧患思想与周公若合符节。一部《易经》就是一部“忧患之书”,此种说法甚有见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周公的思想在《易经》中体现的也很突出,唐代注疏家所说的“父统子业”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周易》的经和传的作者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因为在《周易》成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其中许多中间环节早已沉湮在那不可复现的遥远的历史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并不是某几个“圣人”的个人作品,而是由很多个“无名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制、搜集、编定而最终形成的。但在《周易》的形成过程中,文王和周公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难以否认的。《易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历来学者作过很多研究,说法多种多样,迄今尚无定论。这个问题,实在是很难弄个水落石出。诚如沈尹默先生所言:“此等问题,本无法解决,但不妨大家猜上一猜耳。”
考察《周易》的写作时代,要区别指的是它的起点还是终点。也就是其开始写作的年代,还是其最后定型的年代,这是不同的。《周易》的成书年代,经和传之间大约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差。《易经》大致编成于殷周之际或稍后。《易传》大致编成于战国的中晚期,其中《彖辞》写作年代最早,可能在战国初期;《象辞》可能在战国中期;其余大多在战国晚期,《说卦》以下三篇甚至晚至汉初。总之,不能轻易否定文王、周公父子与《周易》的关系,也不能否定孔子和《易传》的关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