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往事杂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46369
  • 作      者:
    彭一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彭一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名誉院长。曾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十部,完成设计二十余项。著作和设计作品曾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2003年、2006年又分别获得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这本《往事杂忆》就是他的自传,写了他的许多往事片段。
展开
内容介绍
  《往事杂忆》是一部自传文学,写了作者自己的童年、少年、成年时代的许多往事:从学龄前开始,继而提到启蒙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学,然后又是家庭生活。《往事杂忆》适合传记文学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郑板桥爱竹,尤其擅长画竹,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均是他画竹的心得体会,在画竹之中还有许多咏竹的题跋:“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赞竹之高雅溢于言表。其实喜爱竹的人远非他一人,竹、兰、菊、梅古人以“四君子”称之,松、竹、梅又称为“岁寒三友”。作为南方人我从小就喜爱竹子,只是成年之后,久居北国,便很少见到竹子了,憾哉!除了鹅鸭之外,房东家还养了一些鸡,当然是放养,用不着喂食。他们用来买油、盐的零花钱主要就是靠卖鸡蛋换来的。我们家就从她们那里买过不少鸡蛋。我母亲是一位善于勤俭持家的主妇,到了后来,我们家也养起鸡来,主要是为了生蛋,所养的多为母鸡,但也必须有少量的公鸡作为种鸡,这样,孵小鸡的全过程我从小便看全了。刚出蛋壳的小鸡特别可爱,呈浅黄色,毛茸茸的,但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鸡的天敌是黄鼠狼,我家搭建的鸡笼就在窗户之下,每当夜间听到鸡的骚乱和呜叫那必是黄鼠狼来作乱,开门一看,一地鸡毛和血迹,那就是黄鼠狼得逞了。平时,每当天明,公鸡便要打鸣,就像报时的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我从小就有切身的体验。
  继养鸡之后,母亲又萌生出养猪的念头。她观察过房东家养猪的情况,认为一点都不难。而且,如果养了一口猪还大有利于生活的改善,于是在我家房子的南头山墙之外围了一个简易的猪圈,买了一口小猪,养到了年底就长成了一只100多斤的大猪,春节前雇人杀了,除鲜肉、内脏供当时食用,其他部分便腌成腊肉,灌制腊肠,供常年食用。这样就不必经常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肉了。猪确实比较笨,不像狗或猫那样讨人喜欢,从而变为宠物。
  但临到杀的时候也很可怜,因而,在杀猪的那几天,我便一见到猪肉就反胃,连一口也吃不下去。
  近日在电视中看到一则广告:“厨邦酱油天然鲜,晒足180天”,于是回想到我母亲做酱的事,这自然也是从房东家那里学来的。先把黄豆煮了,放在席子上铺成一寸多厚让它发霉,长出一层绿色绒毛,看起来颇恶心,晾干之后用盐水泡,慢慢地就变了质,最后放在一个陶盆中用太阳晒,是否晒足180天我不知道,但确实越晒越鲜,尽管酱和酱油不尽相同,但道理可能还是相通的。
  由黄鼠狼骚扰鸡笼便联想到生物的多样性。如今野生动物确实愈来愈少、罕见,有的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但小时在大别山却并非如此。对人有安全威胁的虎豹的确没有见过,但狼和野猪据房东说在不远山里还是时有发现的,特别是狼,有时甚至会窜到村边觅食,夜晚走山路人们还必须防范。昆虫飞禽之类的小生物却多得不胜枚举。孩子们最喜欢的多为蝴蝶、蜻蜒,其品种、花色之多也是数不胜数,凡是稀有和好看的都极大地引起兴趣,但捉起来却并不容易。例如蜻蜒,无论你多么小心翼翼,也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接近它,都会引起它的注意,不待你伸手它就飞走了,长大后方知道它长的是“复眼”,是可以眼观六路的。至于鸟类,更是多种多样,特别是水乌,其羽翼之色彩真是五彩缤纷。它们的呜叫声也十分悦耳。所谓“乌鸣山更幽”我倒是深有体会。只有布谷鸟很是特别,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可见它是很会隐身的。还有一种乌颇富诗意,这就是大雁,每到秋冬之交,便成群结队地自北南飞或排成“人”字形,或排成“一”字形,呜叫声此起彼伏,但多少有一点使人感到凄厉,有时我便躺在衰草地上,仰望着它们一队一队地从天空飞过,耳听它们节奏起伏的呜叫声。还有一种大乌便是雉鸡,当地人称野鸡,拖着长长而艳丽的尾巴躲在草丛里,受到惊动便会突然起飞,但它毕竟算不上飞禽,飞过一段距离就停了下来,若再朝它走去,它便接着再飞,反正是很难接近,若要想从它身上拔下一根漂亮的羽毛几乎是不可能的。于今,只能在戏台上还能看到作为帽饰的尾羽,真不知哪里还有这种雉鸡!但也有的鸟如猫头鹰,似乎专门在夜间鸣叫,其声怪异,很是吓人,每听到这种声都要把头蒙在被里,据说这种鸣叫是不祥之兆。
  近处没有集市,买东西主要靠货郎供应,有杂货,也有柴炭。杂货当然只限于一般小商品,反正农民也没有多少钱财,柴草之类的东西都上山砍伐,炭只是用来取暖,农民是基本不用的。上山砍柴是很有趣的事,我家的柴是买来的,但我很喜欢跟着房东家的人一起上山砍柴,他们从不砍伐邻近山上的柴火,而往往要走上一段比较远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许多不常见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记得离村较远的山上不仅花草繁茂、树木葱茏,而且山下还有一条大河,河的对岸是一片沙滩,远处山村点点青山如屏,真是充满诗情画意。河水相当湍急,成人可以徒步涉水过河,但像我这样的孩童只要走上几步便站立不稳。多年后从地图上得知这条河名为史河,可惜,解放之初修建了一座梅山水库,如今,想来已成一片汪洋的库区,而面目全非了。
  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昼夜朝夕的时间变化,雨雪阴晴的气候变化,对于城市和乡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就我的感受而言,乡村远比城市更为敏感强烈。“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类的诗句,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市井的人来说怕是很难有深切的体味,因为他们从未处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故而古人常言,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还要行万里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那时的出行和今日的旅游可是大不相同的,能够“鞍马劳顿”已经是很有福气的了,不过走得越苦体验得也就越深。然而,出行与长住又是不尽相同的,例如要是想体验一个地方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变化,你至少必须在那里住上一年。
  童年时代生活在皖西大别山的金家湾,对于自然界的变化其感受之深真是一言难尽。冬去春来的早春二月,最令人心醉的便是兰花。那时,常跟着房东家的一位小伙伴去对面山上挖兰草,所谓的“对面”即正对着屋舍正房的南面,穿过竹林之后是一条带状狭长的田畴,走过田埂就到了对面的山脚。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里的对面山,似乎也就是南山。兰草是需要寻找的,它既分散又隐蔽,一旦被发现,我们便惊喜地喊:这里有一棵,是二箭、三箭或四剪,箭越多意味着花开得愈多,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连根挖起带回家中,只数日就清香四溢,这和在城中花钱买了回来供养是大异其趣的。
  再往后就是“映山红”,学名叫杜鹃,真是满山遍野,映着满山一片通红。由于开花的季节在春天,正是布谷鸟——也称为杜鹃——最活跃的季节,未知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夏季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由于名目太多,反而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秋季盛开的是菊花、桂花,村边有几株桂树,开花时一片金黄,有一股独特的幽吞。菊花属野生,花色品种名目繁多,散落地分布在山村四周山野田边。由于触目皆是,根本就不必采摘而供养在家中。冬季自然是梅花一枝独秀,但村中仅有一二株梅树,似乎成不了气候。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此盛彼衰,随着花事的盛衰反过来又彰显出季节的更迭,这些都给童年的记忆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到春季便有春游赏花和远足踏青的活动,并把这看成每年一度的盛事,而客居山村则根本没有这种需求。试想,抱着单一的目的去看花,即使一时兴奋又能有多大乐趣?
  ……
展开
目录
依稀记忆中的童年
我的中学生活
短暂的大学生活
天津大学中的几处住所
以床代桌,著书立说
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唯占人和
学习苏联,还是学习西方
忆恩师徐中
桃李满天下俊秀三五枝
民兵操练场上的一场争论
坚辞民盟天津的负责人
第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第二次赴日参加学术会议
1995年赴威尼斯参加学术会议
1995年在巴塞罗那参加国际建协(UIA)19届世界建筑师大会
两次海峡两岸建筑师学术交流会
1998年美国之行
两次欧洲之游
【附】记院士彭一刚夫妇
2001年俄罗斯之游
2004年再度赴美
2004年捷、匈之行
离“右派”还有多远?
从恐惧到逍遥——“文化大革命”洗礼
1997年在上海与初中同学相聚
2000年高中同学在合肥相聚
初涉江南“乐家乐”旅游区规划
无心插柳柳成荫——记甲午海战馆设计
1989年合肥、皖南之行
2000年的长春、吉林之行
国家大剧院的方案评审
【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抉择——由国家大剧院方案评审所引发的反思
上海世博会的方案评审工作
【附】要体现的是全球华人建筑师的才华和智慧——参加世博会中国馆方案评选有感
北戴河
青岛
《建筑师》编委会
业余爱好
节日茶聚
每周一次的小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