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比事件对观众的刺激更大——这是戏剧艺术几千年验证出来的,从每一个片种的兴衰上,电影也验证出来了,只是没达成共识。只有视觉奇观,而无人与人的观念之争,这样的片种迟早会被淘汰,武打片的兴衰更证明了这一点。
这结拜的三兄弟,正是因为世界观的不同,所以造成了眼界的不同。因为观念的不同,造成视觉的盲点——影片结局,庞青云是被朝廷接着炮声开枪暗杀的,姜武阳得以在庞青云中枪后将刀刺入庞青云身体。
姜武阳的观念中只有三兄弟的恩仇,没有官场,所以他看不到枪杀,而认为是自己杀的,自豪地喊:“杀人者,姜武阳!”——这一笔写人的局限真是辛辣到极点,可见陈可辛的“世界观分歧”是整体设计,直指终局。
我们只生活在自己的观念里,对许多情况是视而不见的。比如希特勒受过军官们的暗杀,因为时间紧迫,刺客是在走廊里组装炸弹,再带入会议室的,走廊里经过的人都以为他在忙一件正经事,因为刺客是一位德国的战斗英雄。
在姜武阳看来很重的事——勾引二嫂,其实对庞青云和赵二虎来说,都是一件太轻太轻的事,庞赵二人的主要矛盾是军痞原则和土匪原则之争。
而姜武阳既理解不了土匪原则,也理解不了军痞原则,他能理解的只是兄弟和睦,所以他固执地认为庞青云要杀赵二虎是因为要争莲生这个女人,他选择杀莲生,以换取和睦。
因为观念的不同,所以才有这种错乱。莲生无意义的死,令导演想表达的“人的局限”达到极致。
但这场无意义的死,对于莲生这个女人应该是有意义的。莲生容忍了自己与赵二虎世界观的不同,当姜武阳要杀她时,她应该也容忍姜武阳与她世界观的不同,这个人物就有深度了。
正如她知道赵二虎是无法理解两人的差异一样,她也知道她跟姜武阳是无法沟通的,所以她应该在稍作惊慌后,就选择赴死。这样表明她心里认了与庞青云的爱情,并看到了自己的宿命。自知宿命的人,是有力的悲剧人物。
而现在陈可辛的处理,是让她在死前说出了一大堆惊慌失措的话语,狼狈求生不成后,才哭着受死,就成了一个常规小女人,前面她与庞青云的爱情戏便不成立了。其实徐静蕾塑造的莲生很有味道,可惜最后一笔时剧本出了纰漏。所以电影很辩证,有时戏多了,人物反而平淡,戏少了,人物反而深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