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是关于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两个村落中的四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的家因为三峡水库的建设将被永久淹没。从1994年11月三峡工程尚未动工时起,至2002年6月,摄影机见证了因为水库移民所引发的各种事件,以及移民前后她们生活的变化和日常生活状况。这部作品记录了这四个年龄、经历、立场各不相同的女人在面对失去家园和土地这一生活巨变时所做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和选择,记录了她们的苦闷、彷徨和复杂的思绪,同时也记录了她们的希望、梦想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
人物介绍
刘莉珍(1967年生)
茅坪村“浪潮”发廊的老板刘莉珍是村里最时髦的女人。她的头发染成金黄,穿着从城里专卖店买来的毛领皮衣和高筒皮靴,每天晚上都往村里新开的舞厅跑。家境贫穷的刘莉珍从小跟随姨妈在城里打工,见多识广,尽管在老人们的眼中,离过一次婚的刘莉珍名声并不太好,但她无疑是村里那些向往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偶像。“浪潮”发廊的客人们都是在三峡工地上千活的外地人。每天,她的小店里都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的是看上了村里的姑娘,来找刘牵线搭桥的,有的是怀着个人目的来和刘本人套近乎的。她同时被几个男人追求,心里很清楚正是靠了这些远离家属来工地千活的外地人,自己的小店才得以维持。她巧妙地和他们周旋,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一个好男人,带她离开这里。在这个村子里,刘莉珍是一个孤独的异己分子,在经历了那段痛苦的婚姻后,她不想、也不可能再回到那个封闭的世界里去。她开的发廊随着工程的进展和工地的移迁一搬再搬,梦想着在这个唯一联系着她和“外面世界”的工地上找到踏入那个世界的入口。她甚至把发廊的名字从“浪潮”改成了“梦幻”。后来,经历了两次痛苦的恋爱,她终于如愿以偿,和一个矮她一头的货车司机结婚,远嫁枣阳,现在是一个4岁女孩的母亲。
郭发珍(1921年生)
郭奶奶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倔老太太。她唯一的嗜好是烟酒。1994年开始移民的时候,郭和结婚五十年的丈夫分了家。因为她不想老了靠儿女照顾,要自力更生地度过余生,因此把儿女们也得罪了。郭奶奶一生共搬过五次家,光这次移民就搬过两次,虽然“人都搬伤了”,但郭奶奶已不太在乎生活在哪里。“死不了就慢慢搬”,就像是她的生活态度。为了买烟酒,郭奶奶宁肯去捡纸盒子、瓶子、碎玻璃,也不向儿女伸手。
郭奶奶的三儿媳杜太平怀孕七个月,因为移民后户口发生了变化,原来颁发的第二胎准生证作废,在三峡工程开工典礼的同一天引产。
2002年,郭奶奶82岁。在高楼林立的新县城的移民新居的一座三层小楼里,已经双目失明并有些痴呆的郭奶奶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梦里和死去的人们对话。
张秉爱(1961年生)
张秉爱不爱她的丈夫。虽然她已经很长时间不和他同床,但在人面前,她总是把丈夫举得高高的。二十年前,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张秉爱忍痛和恋人分手,听从父母的意愿,嫁到了江边的熊家。丈夫有病,家里的农活几乎靠她一个^干。张有两个孩子,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又病又弱,若我都不把他当人看,别人就要欺负了。我不能让孩子们抬不起头来。既然爹妈把我脱胎为人,我就要对得起我的孩子”。
……
展开
——吴文光
我觉得我的片子应该对社会发展有用。特别是我的片子在社会上反响这么大,而且你真的看到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社会的某些情况的时候.你觉得你的选择特别正确,那才真是最幸福的时候。
——佟立
我觉得内心有种孤独才会拍纪录片,希望了解别人的人生。
——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