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以观沧海:启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034840
  • 出 版 社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百岁冥诞,岁月如流,他离开我们也已有七年了。这七年来,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导仍时时浮现在眼前,愈感到先生学术之渊深广博,对人之坦诚热情,对后学之循循善诱,实令人永世难忘。我长期得到先生的多方面教诲,虽然说“夫子之道,仰之弥高”,但作为先生的私淑弟子,也略窥门墙,更加体认到他在我国传统文化史、艺术史方面取得的多方面重大学术成就。
展开
内容介绍
    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6月30日是启功先生逝世7周 年纪念日。启功先生是100年来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其高尚的 道德操守和广博的学养智慧以及深具亲和力的品格,独具标格、风靡海内外 的书画造诣,独具只眼、眼力与学力高度结合的鉴定功力,文学、文献学、 诗学、小学、佛学、民俗学、红学无所不包、无所不精的学术研究,继承传 统与发展创新完美结合的诗文创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理念和 从教七十余年的教育实践,都使他在近百年的中国艺术史、学术史、教育史 上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以观沧海:启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是一本纪念文集。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文化部文物局下属的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成立了 一个书画组,从事书法绘画鉴定方面的研究工作。工作人员有王世襄先生、 先师张珩先生的遗孀顾湄夫人和故宫退休干部刘耀山。我原来给朱启钤先生 作秘书,1964年朱先生逝世后,经王世襄先生介绍,我也到了书画组工作, 主要是学习中国书画的鉴定能力。我的工作是对所里收藏的大量影印书画册 (其中包括当时进口的海外印刷的中国书画图录,如台湾影印复制的《快雪 时晴帖》等)和书画书籍进行编目。当时文博所为了辨别真伪,还特意买了 一些赝品来进行比对。这个书画组已经收藏了当时95%的影印书画册,而且 这些书籍有些在外面是看不到的。我的工作由王世襄先生指导。那时我还很 年轻,虽然写了几年的字,但对一些古代的书画知识不很了解,对于书画的 历史和书画书(包括影印书画册)的分类,更是外行,得需要老先生的指导。 没过一段时间,王世襄先生就下去“四清”了。临走前,王先生特意和我交 代说,有问题可找启功先生请教。 那时,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我经常去小乘巷胡同的先生家求 教,自此,我开始有机会和启先生深入交往。在启功先生的亲自指导和帮助 下,我对影印图册和书画书进行了分类编目。要知道,在当时,启功先生的 学问和书画早已颇有名气,而先生仍无私地帮助指导我。这对我这个后辈是 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在交往中,我始终尊先生为师,但先生却从不以老师自 居,始终视我为友。比如启先生比先母小不了几岁,但每次都向我问候“老 伯母”如何如何? 我出生在一个旧式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开始年学习写毛笔字。在 认识启功先生之后,受他老人家影响,我对书法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学习和理 解。我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的工作未及转正,“文革”就开始了,l晦时工 都被辞退,我也只好回家赋闲,靠刻蜡版和给老先生们抄写书稿维持生活。 在“文革”后期,启先生参加了标点《二十四史》的工作,在王府井大街的 中华书局标点《清史稿》,离我家比较近,有时在街上就能碰面。启先生的 大作《诗文声律论稿》的初稿,就是由我代为清抄的。就这样,我跟启先生 接触又多了起来,交往也更加频繁,我也成了先生小乘巷寓所的熟客。后来 我在中华书局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同先生也是往来不断。在这个过程中, 老人家知识渊博、思维敏捷,都使我叹服,同时先生对书法文化的深入理解 ,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 首先,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曾经先后临习过《玄秘塔》《郑文公碑 》、赵孟颊《心经》、北魏墓志、蔡襄《自书诗册》和智永写本《千字文》 等名家、名碑、名帖,在蔡襄,《自书诗册》和智永《千字文》上,虽然下 过很长时间的功夫,但总感觉写出来的字字型结构有点松散,有些发飘。为 此,我特意请教启先生,问先生我学字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先生说:“你的 字没有‘芯儿’。写字要抓住‘字芯儿’,也就是‘字核儿’。写出的字要 抱紧‘核儿’,那就不散了。”先生亲手画了方块图形。钩出左上右下对角 线,用黄金分割的方法把基本笔画进行演示,告诉我字“芯儿”就在这条对 角线自下往上的0.618处,也就是黄金分割点上。并要求我一定要写《张猛 龙碑》。启先生所作的论书绝句百首中有四首专论《张猛龙碑》,并附有大 段注文,说:“因为《张猛龙碑》于北碑中.惟其书丹笔迹在有合有离之间 ,适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难追也。”可见先上对此碑的重视 。我在《张猛龙碑》上下了一定功夫之后,果然克服字体发飘发散的毛病, 逐渐遒健挺拔。 启先生对中国汉字结构和字型中心点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对他的“字 芯儿”理论,我自己通过临习古帖,逐渐有了更深的体会。比如我在临写蔡 襄字的时候,就因没有注意到结构问题,写的字总是缺乏紧凑感。近年来, 我一直临习王字。王字,尤其是《阁帖》中的王字,看似飘逸洒脱,实则围 绕“字芯儿”回环紧抱。如果没有看到后一点,临习王字,很容易发软发散 。但由于我受到启功先生的启发,临写时,非常注意体会王字在结构上外松 内紧、回环紧包的妙处。才没有走上松软一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吸取 了王字的长处,使自己的书艺有所提高。 通过临帖,我逐渐领悟到无论什么样结体的字,包括行、草书,启先生 提出的中心点理论,都是很有道理的。过去书法讲结体三分式,有横三分、 竖三分,认为只要掌握了这种分法,结构就能平衡。但这种办法很不全面, 因为行、草书,尤其是草书,是没法划分的。再看启先生的“字芯儿”理论 ,就觉得不仅适用于楷书,也适用于行、草书。因为,行、草书也是方块字 。只要是方块,就有个构图问题,就适用黄金切割理论。比如《阁帖》中所 收的王羲之的行、草书,看似流畅飘逸,但细一分析,它们的“字芯儿”又 都大体上在黄金切割点上。由于每个字的“字芯儿”都在黄金切割点上,所 以一行字的“字芯儿”就会上下连成一条直线。大凡行气好的书法作品,“ 字芯儿”上下总是一条线,即使左右有些摆动,幅度也不大。符合这一点的 行气就好,如果一行字的“字芯儿”摆幅太大,就没有什么行气可言了。书 法的结体问题,前人的讨论只限于楷书,不及于行、草,更无人探讨结体与 行气的关系。启功先生的“字芯儿”说,不仅适用于楷书,而且也适用于行 、草、隶、篆等其它书体,同时更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 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
    ……
展开
目录
前言
学术论文
傅熹年:学术研究与艺术鉴赏的完美结合
——学习启功先生艺术史及书画鉴定论著的体会
刘宗汉:平生风义师兼友
——启元白先生书法识小谈
王得后:启功:满族当代卓越的思想家
赵仁硅:读启功先生《落花》四首等诗
——兼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寄托
程大利:尊重传统与自觉担当
——略论启功先生对传统山水画的文脉传承
于天池:润物细无声
——谈启功先生对于《红楼梦》研究的贡献
雷振芳:启功先生绘画浅读
——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王连起:漫谈启功先生的古书画碑帖鉴定
李星:试论启功先师的论书诗
于翠玲:一赌而成绝唱
——启功先生《赌赢歌》的境界
金铢:妙笔拈来皆锦绣
——启功先生随手写的书法小品
张廷银:元白夫子收藏八股制义古籍述论
钟建仁:黄金分割律在书法中的应用
刘宁:启功先生和古文献学
王照宇:启功先生的古书画鉴定
石英:掸通画谛高
——论佛教对启功绘画的影响
柯继红:诗文声律源流暨启功“竹竿律”平议
——谨以此文纪念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薛磊:启功先生谈文化与美术史
李鹏:“皮薄”与“皮厚”
——启功先生诗学观之一隅
于乐: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
——管窥启功先生书法的根源

纪念文章
刘乃中:我家和启先生
来新夏:七十年师生琐碎情
——纪念启功老师百年幂诞
白化文:追忆陪侍启先生
郭志刚:启功先生二三事
庄寿仓:点点滴滴忆启老
侯刚:文章翰墨师友平生
——从几件史料看启功先生与台静农先生的友谊
屠式瑶:令孤本化身千亿
董琨:回忆作为语言文字学家的启功先生
钟少华:我追随启功先生学习“猪跑学”
李道英:三张便笺见精神
万光治:北师大校训的践行者启功先生
柴剑虹:此时无声胜有声
——读启功先生“文革”初期日记感言
熊国桢:有限的交往无尽的思念
——深切怀念启功先生
陈文岩:怀启老
林岫:启功没有走远
于天池李书:一日心期千劫在
——李长之与启功
崔枢华:启功在一连二排
邹春凤:深切缅怀恩师启功先生
张传亭:启功先生的愤怒
陈福桎:赏不朽书作忆长馨师德
——谨以此文献给启功先生的在天之灵
李振生:难忘启功先生
陆昕:心香。    黎烈南:启功先生为我题字
——纪念启功先生百年诞辰
章景怀:我心中的启先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范
李兆志:两世情缘一生恩师
单嘉筠:小忆与启老二三事
李洪海:忆恩师启元白先生
江晚:一张照片想起两个人
吴振武:从一些小事看启功先生的豁达与尊老
荣钢:高山景行话元白先生
张廷银:深怀歉疚忆先生
朱玉麒:春风侍坐永相忆
——启功先生百年诞辰追思
王庆:长忆启功先生
杨敏如:永遇乐想念启元白老友
赵仁硅:扫先师墓有感二首
林邦钧:值恩师百岁冥寿,为编遗著有感
林岫:诗词五首
金文正:怀念启功老师
潘玲:和启功先生论词绝句十八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