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情操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092936
  • 作      者:
    (英)亚当·斯密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经济学的创立者,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同时还提出了经济发展应当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因此说本书是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进程的基础著作。亚当·斯密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为《国富论》。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探讨人类追求财富的原因,让你深刻认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道德与财富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对人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人的自爱动机天然地受到“同情”机制的平衡和制约,从而使人的求利激情得到抑制和缓和,使人的逐利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和正义的基本要求,“求富有道”也就达到了基本的美德标准,因而《道德情操论》对人的行为动机的探索,实际上是对“理性经济人”行为的道德约束机制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理性经济人”的求利行为寻求道德基础或者说进行伦理上的辩护。据此,我们认为,尽管《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的内容各有所侧重,但其精神实质基本上是一致的,彼此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因而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即《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实际上不称其为真正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幸福往往存在于平淡之中,很多人常常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想竭尽全力地加以改变。正如伊庇鲁斯国王对其亲信所讲的一番话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亲信问国王在取得最后一次胜利之后想做什么,国王回答说想找朋友一同饮酒。其实我们常常绞尽脑汁、一门心思追求成功的喜悦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往往就存在于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当中,只是我们平常不去注意或者不屑一顾而已。对于处在实现自己野心的过程当中的人是难以明白那些已经成功或者彻底失败的人所向往的真正宁静的幸福生活,他们也根本不愿意停下甚至放缓自己追求的步伐。明智的人总能从灭顶之灾中预见到不远的未来肯定会得以恢复的宁静,所以他们总能低调沉着地面对任何困境。
    令我们热爱和尊敬的具有完美德行的人总是如此,他既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又能同情别人的感受,他温和、仁慈、庄重、大方,是我们热爱和钦佩的合宜对象。能够同情别人的快乐和悲伤的人,往往也是最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最具人情味的人往往也是最能自制的人。而自制的美德是要靠实践和锻炼才能获得的。最顺利的培养美德的环境往往并非培养自制美德的适宜环境。前者可以培养出伟大的人性,但不一定能培养出极强的自制美德。
    因此,我们发现很多具有伟大人性的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奋斗的过程中一遭遇困难就泄气动摇,而那些具有极强自制力的人,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能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往往使他们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他们似乎又对有关正义和人性的品质无动于衷。
    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容易自高自大或者自怜自爱,而不能给自己一个客观合理的公正评价,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身,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自我控制和约束,使其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
    ……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导读求富有道即合德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彼此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 论感情的一致性是我们用以判断别人行为是否合宜的标准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可亲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适宜的激情
第一章 论源于肉体的激情
第二章 论源于习惯的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与否对判断行为合宜性以及情景差异与对赞同态度的影响
第一章 论对悲伤和快乐产生同情的激情程度的比较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论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第一章 论报答应该感激的人,惩罚应该愤恨的人
第二章 论感激或愤恨对象的合宜性
第三章 论赞同施恩者才能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和赞同损人者就不能同情受难者的情形
第四章 对前几章内容的概述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与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和悔恨的感觉,以及对优点的自觉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结构的效用
第三篇 论涉及行为的优点或缺点时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命运影响所及的范围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不恒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 论评判自我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以及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以及值得赞扬的热爱,对谴责以及该受谴责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以及普遍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被视为上帝的法则的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 论责任感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许感的意义
第一章 论效用赋予一切艺术品以美,及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以美,及这种美所获得的影响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赞许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美丑评价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第一篇 论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个人品质对别人幸福的影响
第一章 论天性使我们关心个人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使我们关注社会团体所依据的次序
第三章 论博爱善行
第三篇 论自我控制
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篇 论应在道德情感理论中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对美德本质的各种说明
第一章 论体现为合宜性的美德体系
第二章 论体现为谨慎的美德体系
第三章 论体现为仁慈的美德体系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 论关于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第一章 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体系
第二章 论将理性作为赞同本能根源的体系
第三章 论将情感视做赞同本能的体系
第四篇 论道德实践准则的不同论述方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