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道德:重排本.教育修养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49455
  • 作      者:
    罗国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道德》共分五卷,包括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理论卷、名言卷,另有简编本和普及本。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担任顾问。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作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的参考教材,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要求,现将此书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排,吸收了专家和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改正了初版中的讹误,将此书以更趋完善的姿态呈现给读者。
    重视“德教”和“修身”是我国自殷周以来的道德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关德教和修身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本书从修身与德教的重要性开始,解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按修身的线索从立志、为学、存养、克治、力行直到理想人格的形成与理想境界的达致,分别梳理了我国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
展开
精彩书摘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故天下不正,修之国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弥近,而所济弥远。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正心之谓也。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动而不失正,天下可感,况于人乎,况于万物乎?夫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大雅》云“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此之谓也。有邪心,必有枉行。以枉行临民,犹树曲表而望其影之直也。若乃身坐廊庙之内,意驰云梦之野,临朝宰事,情系曲房之娱,心与体离,情与志乖,形神且不相保,孰左右之能正乎哉?忠正仁理存乎心,则万品不失其伦矣。礼度仪法存乎体,则远迩内外,咸知所象矣。古之大君子,修身治人,先正其心,自得而已矣。能自得,则无不得矣。苟自失,则无不失矣。无不得者,治天下有余。故否则保身居正,终年不失其和;达则兼善天下,物无不得其所。无不失者,营妻子不足。故否则是已非人,而祸逮乎其身;达则纵情用物,而殃及乎天下。昔者有虞氏弹五弦之琴,而天下乐其和者,自得也。秦始皇筑长城之塞,以为固,祸几发于左右者,自失也。夫推心以及人,而四海蒙其佑,则文王其人也。不推心以虑用天下,则左右不可保,亡秦是也。秦之虣君,目玩倾城之色,天下男女怨旷而不肯恤也。耳淫亡国之声,天下小大哀怨而不知抚也。意盈四海之外,口穷天下之味,宫室造天而起,万国为之癄瘁,犹未足以呈其欲。唯不推心以况人,故视用人如用草芥。使用人如用己,恶有不得其性者乎?古之达治者,知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则乱,故先正其心。其心正于内,而后动静不妄,以率先天下,而后天下履正,而咸保其性也。斯远乎哉?求之心而已矣。
    ……
展开
目录
《教育修养卷》卷序
第一篇  修身与德教
导语
第一节  德教为先
第二节  修身为本
第三节  移风易俗

第二篇  施教
导语
第一节  有教无类
第二节  师道尊严
第三节  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节  因材施教
第五节  循序渐进
第六节  启发诱导
第七节  寓教于乐
第八节  教学相长

第三篇  家教
导语
第一节  德为教本
第二节  六亲和睦
第三节  尊老爱幼
第四节  勤俭持家
第五节  以身作则

第四篇  立志
导语
第一节  志学
第二节  志道
第三节  自信与由己
第四节  自强

第五篇  为学
导语
第一节  好学
第二节  博学
第三节  慎思
第四节  为己

第六篇  存养
导语
第一节  存心养性
第二节  正心诚意
第三节  养气
第四节  集义
第五节  持敬
第六节  节欲

第七篇  克治
导语
第一节  慎独
第二节  自省
第三节  改过
第四节  知耻
第五节  以公克私

第八篇  力行
导语
第一节  躬行与笃行
第二节  慎言与慎动
第三节  事上磨练

第九篇  理想人格与理想境界
导语
第一节  君子与圣贤
第二节  孔颜乐处
第三节  浩然之气
第四节  天人合一
本卷所据主要书籍版本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