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道德:重排本.名言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49400
  • 作      者:
    罗国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道德》共分五卷,包括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理论卷、名言卷,另有简编本和普及本。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担任顾问。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作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的参考教材,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要求,现将此书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排,吸收了专家和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改正了初版中的讹误,将此书以更趋完善的姿态呈现给读者。
    中国传统道德名言是我们古人对道德实践和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中国古代丰富的伦理文化遗产,相当一部分以“名言”的形式众口传诵,余韵久远。《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重排本)》收录了自殷周至近代辛亥革命长达三千年间所积累下来的道德名言近四千条,涉及经史子集等文献二百余种,学派涉及儒、墨、道、法。全书内容全面,集先哲道德智慧之大成,荟萃嘉言睿语之精华,可供我们铭于座右,自励自勉。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
展开
精彩书摘
    “公私之辨”,即公利与私利、为公与为私的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道德生活的一个基本问题。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中,公私之间经常处于矛盾对立状态,因而在处理为公与为私的关系上也就不可能达到双向的辩证统一,出现了“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种对立的价值方针和价值观体系;或突出了“为公”,或突出了“为己”。中国传统“公私观”的主流和特征是“为公”。尽管有忽视甚至压抑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的倾向和缺点,但“为公”毕竟是人类共同信奉的价值模式。我们的态度是,弘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在坚持“为公”原则的同时,达到公与私的双向统一。
    本节所列四目,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传统“公私观”的特点。明于“公私之别”,这是对“公私之辨”的事实判断,关系到“天下兴亡,国家治乱,百姓死生”,是“存亡得失之机”;对于个人来说,“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是人间“邪正”的关键;“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而“公诚相感,善莫加焉”。据此而权衡两者,“公者重,私者轻矣”。“凡人处世之道,以公为贵”,人类的理想社会应是“天下为公”。这是对公与私、为公与为私的价值判断。进而提出“至公无私”(“大公无私”)、“公正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己”等用以处理公私关系的伦理原则。特别要求为官者应“不阿私行”,“不营私家”,“不顾其身”,“不求利己”,“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亦不可假公德以报私德”,总之,“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而要实现“公”的内化,就应加强修养,做到无私心、无邪念。这一“为公”的道德价值理想,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
展开
目录
《名言卷》卷序
第一篇  德治教化
导语
第一节  德治
第二节  教化
第三节  表率
第四节  易俗
第五节  乐教
第六节  家教

第二篇  公私义利
导语
第一节  群己
第二节  公私
第三节  义利
第四节  理欲

第三篇  品德节操
导语
第一节  仁爱
第二节  忠恕
第三节  诚信
第四节  孝慈
第五节  明智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礼敬
第八节  勤俭
第九节  知耻
第十节  谦让
第十一节  宽厚
第十二节  谨慎
第十三节  谏诤
第十四节  中庸
第十五节  公正
第十六节  廉洁
第十七节  奉献
第十八节  气节
第十九节  奋发
第二十节  坚毅
第二十一节  务实
第二十二节  自尊
第二十三节  自信
第二十四节  自强

第四篇  修身养性
导语
第一节  修身
第二节  立志
第三节  为学
第四节  重行
第五节  改过
第六节  自省
第七节  慎独
第八节  重微
第九节  日新

第五篇  人生处世
导语
第一节  力命
第二节  生死
第三节  荣辱
第四节  忧乐
第五节  穷达
第六节  养生
第七节  知人
第八节  待人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应对
第十一节  人和
本卷所据主要书籍版本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