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十三卷,1921至1922年间的期刊文章、论文及杂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91998
  • 作      者:
    乔·安·博伊兹顿(Jo Ann Boyston)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哲学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进一步阐释并发展了由皮尔士创立、由詹姆斯系统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将其运用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心理、逻辑、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众多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提出了重要创见。他在这些领域的不少论著,被西方各该领域的专家视为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对促进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这些领域的实践中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杜威由此被认为是美国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学者,甚至被认为是美国的精神象征;在整个西方世界,他也被公认是20世纪少数几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杜威出生于佛蒙特州伯灵顿市一个杂货店商人家庭。他于1875年进佛蒙特大学,开始受到进化论的影响。1879年,他毕业后先后在一所中学和一所乡村学校教书。这时他阅读了大量哲学著作,深受当时美国圣路易黑格尔学派刊物《思辨哲学杂志》的影响,1882年在该刊发表了<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假定》和《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二文,很受鼓舞,从此决定以哲学为业。同年,他成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哲学研究生,在此听了皮尔士的逻辑讲座,不过当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派哲学家莫里斯(George Sylvester Morris)和实验心理学家霍尔(G.Stanley Hall)。两年后,他以《康德的心理学》论文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13卷):1921-1922》收录了除《人性与行为》之外撰写于1921至1922年间的所有作品。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本系列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的继续,早期著作的五卷本于1972年完成。与早期著作相同,中期著作的各卷按照年代顺序出版,并且是精心校勘的版本。出版的各卷是现代语言协会美国作家版本中心的版本,加盖有该中心“认可文本”的印章。
  《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包含15卷,每卷400至600页,总共有7152页,收录了杜威在该时期除通信之外的所有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政治与贪婪的沼泽下面,仍旧存在着坚强而出色的农民。杜威先前(《中期著作》第12卷)曾试图用他所居住的地方那种蚁巢般的拥挤,来说明城市居民的一些态度。本卷中,他谈及的是社会的堤坝——农民,他们有着自己的特质,但仍与其他中国人有一些共同点。问题看来似乎在于,杜威所谓的“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都是农民的特点。长篇讨论中的大部分是关于保守主义的;他关于社会主义的谈论是在一个不同的语境之下进行的,并且几乎是神秘费解的。“从一种模糊的伦理的意义上来说,他们几乎要成为社会主义者了。”(第184页)也许他想说的是他们愿意同甘共苦而且富有合作精神,但是他们独立,关心共同体却并不融化在其中。这种描述,不会与他所发现的独特的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相冲突。
  中国人当农民已经有40个世纪之久了。杜威认为,这对说明一种气质与一种由持续积淀建立起来并像大地本身一样固化了的个人性格特点而言极其重要。他在这些农民身上看到的两个特质也许可以用来描述所有地方的农民,如果他们与其他类型的生活相对隔绝的话: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骚动与巧计(artifice)的蔑视。自然在它缓慢的循环与旱涝更替中,在用传统的方法耕作时,能够产出生活所需的食物。它像一位严厉的女士,要求经常的奉献与极端辛苦的劳作,但有规律地给予回报以恩惠。与此相反,人类骚动与自然的循环无关,并表现出无目标的狂乱活动的荒谬景象。机巧(contrivance)也许被认为是非自然的,而如果它是非自然的,那么就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
  那些在保存土地中度过生命的人,很可能也在保存传统。农民通常在两方面都是保守的,正如杜威已经有机会在他的家乡佛蒙特(Vermont)见到的那样。他在中国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但是有40个世纪之久。土地由于经常的耕作而地力枯竭了;表层土壤消失,而底层土壤并不那么适合耕种。农民必须保存自然的资源,而那意味着耐心与极其顽强的储藏。然而,为什么是储藏?现在的东西足够用了。
  ……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导言
论文
评价与实验知识
知识与言语反应
并无一元论或二元论的实在论
对反思性思维的一个分析
中国是一个国家吗?
远东的僵局
银行团在中国
老中国与新中国
中国的新文化
中国内地
分裂的中国
再访山东
中华民国成立十周年纪念
联邦制在中国
中国与裁军
美国在岔路口
华盛顿的各项议题
中国的诉求中表现出了精明的策略
对中国的四条原则
地洞
山东问题的各个角度
会议和一个快乐的结局
中国人的辞职
条约的三个结果
关于《四国条约》的几点事后思考
像中国人那样思考
美国与中国人的教育
西伯利亚共和国
远东共和国:西伯利亚与日本
种族偏见与冲突
日本的公众舆论
国家之间相互理解中的一些因素
通过亨利·亚当斯受到教育
事件与意义
工业与动机
作为一种福音的古典意义
平庸与个体性
个体性、平等与优越
美国思想边界
实用主义的美国
社会绝对主义
作为一种宗教的教育
作为工程技术的教育
作为政治的教育

书评
课程大纲:哲学思想的各种类型
投给《教育百科辞典》的稿件
杂录
杜威访谈报道
附录
文本研究资料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