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鬼谷子:成功发展的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56452
  • 作      者:
    方鹏程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传承两千多年的鬼谷子智慧,企业家和管理者竞相传阅。
  合纵连横学和现代说服传播研究“台湾第一人”方鹏程博士三十年呕心沥血之作。
  解析鬼谷子无敌说服技术,助你炼就绝顶说服功夫。
展开
作者简介
    方鹏程,台湾著名学者,现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著有《先秦合纵连横说服传播研究》《中国古代杰出人物故事》《鬼谷子:说服谈判的艺术》《孙子:谈判说服的策略》《两岸谈判实录:台湾海基会的故事》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鬼谷子:成功发展的艺术》,分三篇,第一篇是讨论鬼谷子的成功发展策略,以及如何运用在谈判、为人处世、经国济世、建功立业等方面,使我们成功而无祸;第二篇以故事的方式描写《鬼谷子》所说的理论,传道授业解惑,浅显易懂,通俗晓畅,让读者自行体会;第三篇则在《鬼谷子》原文之后增加注解,普及国学,使有兴趣阅读原文的读者享受钻研经典的乐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捭阖——通天晓地之道
  三十多年前,当我还在撰写硕士论文时,曾经在台湾政治大学后山中这样问过一位神秘的老人:“我们应该研究鬼谷子吗?”
  山中竹林下,四周无人,他告诉我,世局混沌,应该研究鬼谷子,如果看不懂,清晨时分可以来这里讨论。这位传授鬼谷子学说的老人,一直不肯透露姓名和身份。现在我决定把他传授给我的鬼谷子学说,连同我的研究心得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位神秘的鬼谷子。
  天色微亮,政大后山通往银河洞的山路旁,一位白发长袍的老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凝视远方群山,祥和中带着严肃。一位年约三十的研究生,匆忙赶到,连说:“对不起对不起,迟到了。”老人说:“没关系,找到书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年轻人说:“书找到了,也看了一遍,似懂非懂,因此想要向您请教一些问题。不知要怎么称呼您?”
  老人说:“只要叫我老师就可以了。我们可以逐篇讨论。你能说出第一篇《捭阖》的内容吗?”
  年轻人说:“我先解释一下原文的意思,看看对不对,再请您指导。”
  一、鬼谷子论谈说的重要
  鬼谷子说:
  考察古代圣人,立足天地间,为众人表率,观察天地阴阳之开阖,为万物命名,知悉存亡的关键,思考万物之起灭,通达人心的道理,预见变化的朕兆,因而能掌握存亡的门户。
  所以,圣人在天地间,自古至今,其治理之道是一贯的,但变化却无穷,因人因事而异,各有适当的对策,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因此,圣人掌握进退用人之道,审思先后本末,考量其权谋能力,比较其技巧短长,因材任用。
  凡人皆有贤不肖、智愚、勇怯之别,仁义之心也有差别,因此可据以捭阖进退,可使贵、可使贱,各适其位,各尽其职,圣人无为而治。
  听言任贤之道,应先审定其才能之有无,德行之虚实,随其嗜欲,明其志意。欲知其实,可微排斥其所言,稍予反驳,以导引其说出实情。静听以促其言谈,以知其所言之利弊。捭阖交互运用,或言而示意,或静而不言。言而示意,与其情同,而使其畅言;静而不言,与其情异,以测其是否真诚。人臣所言,有可用,有不可用,宜先审慎察明其计谋之动机因果,以了解其立场之同异。离合均应把持原则,但以依从其志意为先。若欲纳用,应求周延;若欲排拒,则贵隐密。周延与隐密之运用,须微妙而合理。
  拨动是为了解其真情,静默是为体验其诚意。既得见其言谈确有权衡轻重,乃为之谋虑,安排合适的职位,使之遵行;对于不当及不符需要者,圣人则自行另作考虑、另作打算,或再进一步了解其原因。
  因此,捭动是为了从言谈中了解对方之实情,以决定拒绝或接纳;静默不语,也是为了测试其真诚以决定去留。捭阖乃效法天地运行的道理,阴阳交互运用,适时开闭,以育成万物;凡事纵横反覆,正反运作,均靠捭阖。
  捭阖实乃大化之道,也就是天道之转化运用、谈说之变化,所以,必须预先审思捭阖可能产生的变化与结果,吉凶、天命均与之息息相关。口,是心之门户;心,是精神之主宰。人之志意、喜欲、思虑、智谋,均由口心出入。因此,口之开闭可捭阖、可控制心意之出入。
  捭,拨动它,就是开启、言谈,属阳。阖,就是闭合、静默,属阴。阴阳并用,捭阖交替,以求始终对他人动止的志意,掌控得宜。
  因此,凡是提到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都是“阳”,也是“始”,目的在使对方开始去做。
  凡是言谈中讨论到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即是“阴”,也是“终”,目的在使对方停止行动。
  因此,所有谈到阳面之事者,均称为“始”,目的在以有利的一面来诱使对方开始依言行事。凡是谈到阴面之事的,均称为“终”,目标是以不利的一面来劝使对方依言终止行动。
  谈说之道,以阴阳之事来测试。与处于阳面顺境的人谈说,可以崇高之事为主导。与处于逆境阴面的人谈说,可以脱离卑小之情境为诱引。谈卑下之事以了解其对卑小的态度,谈崇高之事以知悉其对大利之欲求。由此来谈,即可无所不谈,无所不知,无所不可。
  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族,可以说服国君,可以说服天下。
  趋吉避凶,人之常情。欲其向阴必不接受,欲其向阳必不排斥。凡是欲使人损益、去就、倍向,皆可以阴阳之道来治御。
  阳可使人行动,阴可使人停滞。以阳动之,而实情可出,以阴谕之,志意可入。阳极必趋阴,阴尽必返阳。
  以阳面有利之事说动他人者,是使双方感觉有利而促成;以阴面不利之事,说服他人停止行动者,是使对方感到形势的不利而促成的。处于顺境的人去求逆境的人,是对双方有利的;处于逆境的人去结交顺境的人以求利,则需相当的能力与努力。阴阳相求,可以捭阖达成,这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说人的方法。
  捭阖是万事之先,也是立足天地寻求发展的门户。
  二、捭阖的技巧
  归纳本篇的内涵,鬼谷子提到的捭阖技巧有下列几项:
  1. 圣贤之士效法天地阴阳开阖之道,可以用来了解人心意愿需求与才能智慧的高低,因材任用,治理天下。
  2. 凡人皆有贤劣、智愚、勇怯、仁暴的差别,不同的人格特征,可以不同的捭阖方法来了解他,进用他,或辞退他。
  3. 捭是开,阖是闭。开口谈说是为了解对方的真相实情。闭口不谈是为测试对方的诚意。
  4. 谈说的内容可分阴阳。有利的事属阳,会使人动心。
  不利的事属阴,会使人畏惧。要使人采取行动,可以有利之事来试探或推动。要使人停止行动,可以不利之事来阻止。阴阳交互使用,可以说人,说国,说天下。
  三、捭阖的运用
  老人点点头,轻轻地说:“你有什么问题?”
  年轻人说:“现代人不容易见到高层官员,如何去了解他们的真情志欲需求?如何能够提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建议?”
  老人说:“可以分析他们的日常谈话,推断他们的想法,拟出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在传播媒体公开发表,或以书面邮寄供其参考。最有效的方法是成为他们的部属,依其需要提出建议。”
  隔空捭阖,如何能得知其真情与反应?
  透过新闻媒体公开报导的谈话,是既定政策的表达,但也可能含有新政策的试探,必须注意分析其谈话内容和行为反应。列出各种可能的状况和变数,逐一分析过滤,将有助于了解真相。
  老人看看太阳已经升起,摆摆手说:“明天再谈吧。”说着已经转过山路,消失不见了。
  年轻人望着群山起伏,汹涌的思绪也跟着澎湃不已,多少古今往事,都付笑谈中。
  周文王看见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走过去亲切地问:
  “你乐在钓鱼吗?”
  姜太公不慌不忙,把话题一转,说出有智慧的话:“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就跟钓鱼一样。”此话引起周文王的兴趣,然后一步一步从钓鱼与治国的关系,谈到说话的艺术,接着小心试探是否可以说实话,得知文王愿听真话之后,他才以钓鱼形容用人治国之道,建议文王要收揽人心。这个建议,就是试探文王的真正心意。
  文王问说,如何收揽人心而使天下归之。这句话已经透露他的真正心意,太公运用钓鱼的捭阖,已经钓出文王的真情,因此,他可以放心地说真话,提出他的成功发展策略:“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文王认为这个策略符合他的需要,就拜太公为师,共谋翦商。
  醉梦溪环绕山下,悄悄地流过,天上白云飘向指南宫,山中一片宁静,乍回头,已隔红尘。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鬼谷子及其成功发展的策略
第一章  鬼谷子的神秘人生
第二章  鬼谷子学说概论
第三章  鬼谷子的说服谈判策略
第四章  鬼谷子经世治国的策略
第五章  鬼谷子的兵学策略
第六章  鬼谷子的为人处世策略

第二篇  鬼谷子论成功发展的艺术
第一章  捭阖--通天晓地之道
第二章  反应--听言观察之道
第三章  内揵--亲近取信之道
第四章  抵巇--治乱权变之道
第五章  飞箝--用人箝制之道
第六章  忤合--改变向背之道
第七章  揣--揣测知情之道
第八章  摩--摩意神明之道
第九章  权--辨言权衡之道
第十章  谋--进谋献计之道
第十一章  决--决策成事之道
第十二章  符言--主政清明之道
第十三章  本经阴符七术--成功发展七原则
第十四章  持枢--顺势运行之道
第十五章  中经--收揽人心之道

第三篇  《鬼谷子》原文及注解
第一章  捭阖
第二章  反应
第三章  内揵
第四章  抵巇
第五章  飞箝
第六章  忤合
第七章  揣篇
第八章  摩篇
第九章  权篇
第十章  谋篇
第十一章  决篇
第十二章  符言
第十三章  本经阴符七术
第十四章  持枢
第十五章  中经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