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齐白石的青少年时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2069646
  • 作      者:
    林浩基著
  • 出 版 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齐白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之一。 苦难中一路走来的他,就像历尽苦寒的寒梅终于敞发出扑鼻之香。他的岂术成长历程堪称一幅苦难、挫折、奋斗、坚持、爆发交织而成的人生画卷。青少年时代的他在苦难中不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坚韧地朝着艺术领域探索,终于破茧成蝶。
展开
内容介绍
  齐白石,这个光辉的名字,早已同他的精品佳作一起,传遍了世界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他用一管不朽的笔,创作了三万多幅画、三千多首诗词、三千多枚印章。歌颂祖国美丽的江河山川,描绘质朴的民间百姓生活,发扬了爱憎分明的品格。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1955年度全世界四位国际和平奖金获得者,齐白石是其中的一位。
  这个奖项包括一份荣誉奖状、一枚金质奖章和五百万法国法郎。
  《齐白石的青少年时代》适合青少年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引子
  齐白石,这个光辉的名字,早已同他的精品佳作一起,传遍了世界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他用一管不朽的笔,创作了三万多幅画、三千多首诗词、三千多枚印章。歌颂祖国美丽的江河山川,描绘质朴的民间百姓生活,发扬了爱憎分明的品格。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1955年度全世界四位国际和平奖金获得者,齐白石是其中的一位。
  这个奖项包括一份荣誉奖状、一枚金质奖章和五百万法国法郎。
  在北京举行的盛大、隆重的授奖仪式上,这位当时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人,在自己的答辩中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在中国当代的画坛上,正是齐白石,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一个至今无人超越的高度。他的画,工、笔兼备,匠心独具,意境深远,造诣精深。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用笔简洁,形象毕肖,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为海内外人士珍藏的佳品。
  齐白石的印章直追汉魏,自成一体,同他的诗、书、画一道,被艺坛称为齐氏“四绝”,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
  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中国画大师,却出生于一个世代贫苦的农民家中。因为贫穷,他只读了半年的书,就不得不放下书本,去放牛、除草、耕地、上山砍柴,以小小的年纪,分担着父辈沉重的劳动。
  在极为艰难的逆境中,小小年纪的齐白石,没有为生活所压倒,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H常繁重的劳动中,他没有放下书本。他拿起画笔,顽强地、不间断地学习着,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熟,走出湘潭乡,以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世界的观察和画家的情怀。在艺苑中逐步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崭新的艺术人生之路。
  如果说,齐白石的诗、书、画、印俱绝,那么他艰难奋进、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同样令人扼腕,令人感慨,令人久久思索,并能从中吸取教益。
  二贫苦良善的农家齐白石,出生于同治二年11月22日一个寒冷的冬夜。也就是公元1864年1月1日。
  他的家乡是湖南湘潭白石铺的杏子坞星斗塘。这里青山环抱,草木葱郁,百十来户的农家,常年下地种田上山砍柴,过着宁静的农耕生活。
  齐白石的祖父叫万秉公,字宋交,在兄弟中排行第十,所以乡亲都叫他“齐十爷”。他身强体壮,样样农活精通,为人仗义,勤劳善良,终年风里来,雨里去,辛劳地耕作着祖传的一亩地,维护着几间茅草屋,艰难地生活着。
  他的妻子也是贫苦的农家后代,以至于她的真实姓名,至今无人知晓。嫁给齐十爷后,人家称她为“齐十娘”。她为人温顺,不多言语,吃苦耐劳,每天忙碌在菜园里、厨房中。婚后,他们有了一个独生子,叫齐以德。如果说齐十爷刚毅、敢作敢为,那么这个齐以德则有点懦弱怕事。长大后,齐以德娶了周家湾周雨若的闺女为妻。周氏里外都是一把劳动的好手,待人热情谦和,人缘好,人们都称她“德嫂子”。
  齐白石就是降生在这样一个质朴、善良的农家。
  三更时分,齐十爷勾起食指关节,轻轻地敲了几下壁板,叫道:“璜儿他妈,起来吧,时候不早了。”“知道了。”里屋传来年轻女子的声音。
  齐十爷坐了起来,从枕头下取m一盒火柴,点着了油灯。微弱的灯火忽闪忽闪的,使这间三丈见方大的屋子内陈放的一切,显示了朦胧的轮廓。
  床头依着窗户。窗户上挂着半截打着补丁的花格旧帘子。下面摆着一张陈旧的、凹凸不平、裂开了缝的小条桌,桌上堆满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
  对面的墙上挂着斗笠、衣服,下面两个大缸,盖着木盖,是盛全家的口粮用的,可里面空空的,没有一粒米。
  齐十爷靠着床头,扫了一眼他早已十分熟悉的屋子,拿出了烟具,装上了烟丝,弯下身子,就着油灯,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慢慢地,青灰色的烟雾,从他的鼻孔里、两片厚厚的嘴唇缝间溢了出来,一缕缕袅袅地上升,到了最高处,渐渐地消失莫辨了。
  这是他唯一的嗜好和享受。对于一个身处湖南穷乡僻壤之中的贫苦农民来说,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这更高的享受了。
  他两眼直视着天花板,静默地吸着,吐着,看着,想着,他是在玩味,也是在思索。
  昨晚,他上床很早,但是一直未曾合眼。额头上、眼角处,那深深刻下的又粗又密的皱纹,今天似乎更多了。一张慈祥的、饱经风霜的古铜色的脸,使他显得比实际58岁的年龄更苍老些。
  阿芝来到世间已经八个月了。这是他第一个孙子。老年得孙,三代同堂,虽然穷,心头还是甜的。前村的张老汉,扛长活时的伙伴,67岁了,几乎比他大一轮,还没有孙子,急得不得了,而他倒先抱上了。他心花怒放,那喜悦自豪的心情,不亚于孩子的父母。
  每天收T回来,跨进门槛,他问的第一声是:“阿芝睡了吗?今天好吧?”夜阑人静,除了远处不时传来的几声狗吠,大地已酣睡了,而劳累了一天的他,常常兴奋得睡不着,望着窗外一钩新月,思绪万千。有时他忍不住摇几下身边的老伴,问道:“睡着啦?睡得着?”“看你,自己不睡,还不让别人睡?”老伴转过身,嗔怪着,一双惺忪的眼睛望着他:“你想什么?”
  ……
展开
目录
一 引子
二 贫苦良善的农家
三 “人活着就是这口气”
四 不识字要吃苦头
五 “自古贫寒出俊才”
六 原始的艺术实践
七 饥寒中坚持
八 妻子陈春君
九 刻骨铭心
十 拜师周之美
十一 出师和圆房
十二 意外发现
十三 名师肖芗陔
十四 恩师胡沁园
十五 白石山人
十六 卖画养家
十七 学习裱画技艺
十八 逼出来的印章艺术
十九 大家王湘绮
二十 千里西安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