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彦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87525
  • 作      者:
    孙志远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人与岁月”丛书于是应运而生。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志远,祖籍山东平邑,生于吉林长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参军,曾任参谋、千事、股长等职,1978年进入文艺机构,当过演员、编剧、导演,写过多部影视剧、话剧剧本。
    彦涵,是我国著名版画家。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具有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他的艺术观念充满了创造性和探索性,他的性格中蕴含着不屈服的抗争精神。自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彦涵就开始了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的革命艺术生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反映革命战争和土改运动的木刻作品。反右运动后,彦涵身处逆境二十多年,但他手握刀笔默默耕耘,被称为“趴在地上战斗的战士”。晚年他又大胆地超越自我,变革画风,开始了艰难悲壮的“衰年变法”。
    “他的艺术创作与中国人民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的艺术尤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彦涵之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彦东这样概括父亲一生的艺术追求。
展开
内容介绍
    谁都明白,世界上有种种人生,而不同的人生有“含金量”高低之不同。在我看来,即便是做了社会名流的人,也未必每个人都生活得那样充实,那样积极,那样富有价值,因为在社会上日益汹涌的追名逐利的浪潮下,那些随波逐流者虽然把自己包裹在浮华的装饰之中,却很难说是真正活出了什么意义。所以我一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配得上一本关于他本人的名人传记的,但彦涵却无疑属于那种值得传记作家大书特书的人。这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对于这部传记作品而言,彦涵的经历坎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很重要,但并不是关键因素;彦涵的艺术造诣精深、成就超群、硕果累累,这也很重要,但仍不是决定一部传记的题材可否成立的根本内因。我以为,这《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之所以值得写也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是因为作者发现并展示了彦涵这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艺术情操,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显示着彦涵的一种令人尊敬、令人感佩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的精神。说得具体一点,这种精神就像彦涵创作的那幅惊世骇俗的作品《探日》所表现的那样,彦涵本人就像那位前往太空探日的勇士,为了追求太阳的光和热,哪怕被烈日灼伤甚至焚毁也在所不惜。这种大气磅礴、大义凜然的献身精神,难道不正是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并始终不渝的信念吗?因此我要说,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作为内在的支柱,这《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才具备了思想的力度和容量:它实际上是以一位艺术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心路历程,相当深刻、相当准确地概括出了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用彦涵一个人的具体的生活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一部风云变幻的当代史。
    从文风上看,这本传记写得相当朴素,相当平易近人。作者不像时下一些摆花架子的作家那样喜欢玩弄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本本分分,扎扎实实,不雕琢,不卖弄,不搞哗众取宠。他总是力求客观地记述彦涵的经历,严格地走现实主义创作的路子。听彦涵说,《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的作者与他是忘年交,两人相知甚深,而作者花在这《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上的时间,累计起来大概也有六七年之久。为著其传而先知其人,这是非常必要的,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的分量明眼人一望而知,是不需要多说的。尽管它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时髦,不那么“现代”,但是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却是扑面而来、感人至深的。许多细节具有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许多画面生动逼真,连缀起来,那便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当代社会生活画卷。
展开
精彩书评
    彦涵教授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时代的一个革命艺术家,他的作品是战斗的人民生活的反映。作为木刻家,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已经出名,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革命战争。今天,这些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德国艺术评论家阿尔丰。皮尔曼博士
    
    对1957年中国美术界的反右运动,对“文革”中喧嚣一时的黑画事件,书中都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这是我所见过的关于它们的最为详细的文字。仅此一点,就使本书具有了相当宝贵的史料价值。
    --王培公
    
    他的苦难经历,折射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术精神。他把鲁迅提倡的版画的战斗精神,提高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使命感,他的骨气,他对自由的追求,他对艺术的探索,在同时代的画家里是少有的,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迷失的时代,就更显珍贵了.
    --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吃饭更是个难题。学校有伙房,彦涵吃不起,父亲找到两个朋友,一个是炸油条的,一个是卖麻绳的,请他们帮忙。这两个朋友,以前曾得到过父亲的帮助,答应让彦涵每天到他们家里吃饭,一家管一顿,但只管早饭和午饭,晚饭就得自己想办法了。父亲挣到钱时,就买两个烧饼带给他,挣不到钱,只好饿肚子。
    别人家的饭碗不是好端的。头一年,彦涵人小,饭量不大,人家还算热情,后来个子长高了,饭量也随之增大,人家的脸子就越来越难看了。他看出了这一点,不敢多吃,只好经常饿肚子。到了小学六年级。人家的脸子耷拉得越来越长,长得让他不敢端碗,便死活不去吃了。父亲只好去找在学校伙房做饭的马师傅,马师傅和父亲是朋友,答应彦涵到伙房吃靠饭。吃靠饭就是不交伙食费,吃伙房里的剩饭。每回开饭,等人伙的同学吃完了,马师傅就把锅里的剩饭剩菜盛给他。剩饭有多有少,他还是经常吃不饱。
    正是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彦涵深感自己上学的不易,因此学习格外用功,不敢有丝毫偷懒。
    高小毕业,他考了个全校第二名。
    父亲很是心满意足,说:“行啦,这几年的罪总算没白受,念了这些年的书,打个算盘记个账,足够用啦!过几天,你就到码头上去卖香烟,学着做买卖吧。”
    说着,将一个盛香烟的木盘子递到他面前。
    彦涵嗫嚅地说:“先生要……要我去海州考中学呢,说我一定能考上。”
    父亲摇摇头:“考上了咱也上不起啊,这些年,供你上学,家里借了不少债,现在还没还清呢。”
    彦涵沉默了一会儿,对父亲说:“考上了我可以不上,但我要考一考,看看我的成绩到底怎样。”
    父亲不忍伤他的心,问:“考中学也要花钱吧?”
    彦涵说:“要花一块钱。”
    家里只有一块钱,父亲给了他,说:“那就去考考玩玩吧,考上考不上,也就死了心。”
    彦涵并不想考考玩玩,他是想考上之后,再慢慢说服父亲。
    他拿着这一块钱,想来想去,报考了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附中。
    东海师范附中在苏北一带很有名气,一般人很难考上,但只要考上,也就是苦三年,以后升到师范阶段一切就不用愁了。他觉得这比上普通中学强得多。普通中学,初中高中都得交学费,得交六年,考上了也不能上。他估计,如果是上师范,父亲或许能同意。
    结果一考就考上了。整个普爱小学,只有他一人考上了这个学校。
    父亲又是高兴,又是犯愁,沉默半天,问:“一学期要多少钱?”
    “四……四五十块白洋。”
    “四五十块?”父亲吓了一跳,“我一年也挣不了那么多钱哪!”
    彦涵忙说:“四五十块是包吃包住,我可以不在学校吃住,光学费有十几块就够了。”
    “十几块我也拿不出啊。再说,你现在是个小伙子了,吃住靠朋友帮忙,谁也负担不起呀!”
    这确实是个大难题。师范学校在县城--海州城里,与富安村相距十来里地,吃住都得在城里解决才行。
    刚嫁到海州的二姐,听说弟弟考上了师范,特意赶回来,对父亲说:“宝生(彦涵小名)吃饭我包了,三顿饭都在我家吃。”
    父亲的心思活动了,第二天去了海州,找到一位远房亲戚孙二奶奶,请她帮忙。孙二奶奶没儿没女,孤身一人,住着两间房。她满El答应:“让宝生来吧,来了还有人跟我做个伴儿。”
    吃住解决了,父亲又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交学费。父亲的亲戚朋友都很穷,谁也拿不出钱,直到快开学了,学费仍没着落。父亲叹着气说:“唉,算了吧,还是到码头上卖香烟去吧。”
    望着父亲爬满皱纹的脸,彦涵不忍心再提上学的事了。
    但开学报到的那天,他还是背着父亲去了学校。他知道上学没了指望,可他还是想到学校报个到--报了到,就说明自己是个中学生了.念不起,那是另一回事。
    ……
展开
目录
序  管桦
上卷  激情岁月
一  会考
二  学画去
三  尼姑庵里的嫂子
四  陈佛生
五  国难当头的时候
六  走路去延安
七  到前方去
八  新年画
九  根据地里的爱情
十  国统区之行
十一  木刻工场
十二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十三  扫荡过后
十四  从晋东南到晋西北
十五  激情在刻刀下进发
十六  在冀中前线
十七  在大河村土改的日子里
十八  向封建堡垒进军
十九  胜利前夕

下卷  磨难人生
一  活蹦乱跳的鱼
二  渔网骤然而落
三  检查
四  最后的权利
五  处理决定
六  下放怀来
七  奶妈李焕莲
八  沙城的“老右”们
九  顿悟
十  扼住命运的咽喉
十一  趴在地上的战士
十二  祸起插图
十三  月亮悄悄走过
十四  少写了一个“0”
十五  重握画笔
十六  “黑画”事件
十七  封杀
十八  探日
十九  丙辰清明
二十  春潮
二十一  平反
二十二  劫后重逢
二十三  衰年变法
二十四  巴黎,巴黎
二十五  像烟花一样进裂开来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