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忠实的文学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65359
  • 作      者:
    王仲生,王向力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陈忠实的自我审视与我们民族刚刚开始的社会转型完全同步。这一点特别耐人深思,却又常常被人忽略。 王仲生、王向力编著的《陈忠实的文学人生》客观地勾勒出一条线索简单明晰的“路线图”,展现陈忠实已走过的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陈忠实的文学人生》中,作者王仲生、王向力以作家陈忠实同龄人的眼光,审视陈忠实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文学创作活动和心理的变化,具体细致地分析作品,循其文学创作旅程中留下的每一步脚印,《陈忠实的文学人生》探究《白鹿原》这部“民族秘史”诞生的深层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全国人民欣喜若狂,迎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又一次“解放”。“文革”灾难之深重,“文革”结束之必然,由此可见、可证。“拨乱反正”成为社会的共同话语和行动实践。陈忠实似乎走得更远。1976年春,那篇不该创作的《无畏》以及对生活做出简单判断、谬误判断的几篇小说,使陈忠实陷人极度痛苦。他“尴尬而又羞愧”,但他并不想让人原谅,也不愿被人原谅。错误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演。特殊历史时期所犯的“难以避免”的错误,不等于不是错误,不等于可以原谅自己。惟其“难以避免”,要从错误中走出,需要付出更多的自省,更多的自我批评。一度,陈忠实因此而萌生了告别政坛、告别文坛,重返学校做一名乡村教师的念头。“我在社会政治领域里的巨大欢欣与写作上的失措形成激烈的冲突。”多年后,陈忠实仍然不忘他那段内心的隐痛,这种痛苦,一直持续到1979年。逃避,不是陈忠实的选择,这不符合他的性格、脾性。也许,“人生为什么而存在”,较之“世界是什么”,是更直接、更迫切的问题。这对于每个生命意识自觉而强烈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对陈忠实更是如此。人,必须明确,他想实现什么以及他相信能够实现什么,也就是把真的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这才是人的本质、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人生即为一抛掷的可能性。文学,而不是其他,是陈忠实命运的抛物线,他把它握紧,坚持不懈地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他战胜了屈辱,战胜了心灰意冷,战胜了自卑和软弱。“我充分而又清醒地能够对自己的过失做出判断。”与“文革”中的第一次人生大尴尬的“决定性好处”相比,这又一次大尴尬让陈忠实经历了又一次的生命体验,“得按自己的心的所思去说自己的话,去做自己的事。”“不然——便不说,更不做。”冷静与清醒联袂而行。陈忠实一边清理着纷乱的思绪,一边投入到文学的阅读中去。阅读可以在疗伤治病中起到抚慰病患心理、安定情绪的作用,这早已为心理学和临床医学所证明。关羽手持《春秋左传》刮骨疗臂,至今传诵。陆游诗云“读书有味忘身老”,“病需书卷作良药”。陈忠实的阅读,不是“转移”,而是从阅读里寻找答案。他不断拷问自己:“怎样打破极‘左’的文学套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答案是反过来,“你要去理解真正的文学,你就要阅读真正的文学。”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那一套谬论,它的荒谬的逻辑、它的与农民现实生活的相违相背,陈忠实深受其害,与之诀别并不困难。而从文学观念上,与“十七年文学”尤其“文革”中的极“左”文艺思想彻底告别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自有阅读能力以来,陈忠实主要接触到的是“十七年文学”。如何评价“十七年文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在“文革”中走向极端的“左”的种种表现和做法,与“十七年文学”显然存在一种内在的关联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学那一根敏感的神经
一  火车,一声汽笛的长鸣
二  父亲,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三  一条河和一座原
四  “错过了一年,让你错过了二十年”
五  一根对文学敏感的神经
六  与军徽擦肩而过
七  寂寞长夜里的文学梦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里的曲折行走
一  绝望中的“涅架”
二  不该发生的,又难以避免的

第三章  第一次“精神剥离”
第四章  真正的文学创作的起点:“我并不高明”
第五章  年:单纯与复杂
第六章  从与农民共反思到与民族共反思
第七章  走向世纪年代后期
一  尝试“后现代”
二  历史与道德的错位
三  向历史的幽深处诘问
四  作家的艰难转型

第八章  第二次“精神剥离”
第九章  《白鹿原》创作的萌动与准备
一  创作实践是作家最好的老师
二  “文化热”的兴起与文化心理结构
三  遭遇卡朋铁尔
四  “炼狱”与救赎:动机之一
五  人文精神与子民作家:动机之二
六  陈忠实的艺术心理结构:动机之三
七  强烈的生命意识:动机之四
八  从“熟悉”进入“不熟悉”

第十章  《白鹿原》的沉静书写与顺利出版
第十一章  “民族秘史”的构筑(上):历史与革命
一  《白鹿原》的历史叙述
二  《白鹿原》的革命言说

第十二章  “民族秘史”的构筑(下):伦理、风俗、性和神秘文化
一  《白鹿原》的伦理生活
二  《白鹿原》的风俗世界
三  《白鹿原》的神秘文化
四  《白鹿原》的性描写

第十三章  《白鹿原》人物论
一  “革命”符号里的白灵和黑娃
二  白鹿精神与朱先生
三  小娥与鹿三
四  白嘉轩、鹿子霖及其他

第十四章  恢宏、凝重:《白鹿原》审美特征
一  《白鹿原》的审美特征
二  《白鹿原》的结构
三  《白鹿原》的叙述方式
四  关于语言问题
五  从追求到突破

第十五章  “巅峰”后的起伏峰峦
第十六章  真诚的行走笔记——散文、报告文学
第十七章  文学依然神圣——文学创作论与文学评论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