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浩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0828
  • 作      者:
    孙宝灵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宝灵,1968年生,河南省范县人。200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南文学与中原文化。近年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全军和省社科联课题3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教材7部,主编1部。副主编4部;在《名作欣赏》《甘肃社会科学》《电影评介》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浩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以争议作家浩然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还原浩然的文学道路及其代表文本的文学形态,探讨文学和政治、生活的关系,并试图触及农村各阶层的话语权问题。《浩然的文学道路与文本形态》从文本出发,以文学的内部研究为主,但坚持大文本立场,主张跨文本的比较和文本与历史生活之间的互文关系。作者认为:浩然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作家;变动的浩然有自己不变的精神根据地;浩然是被规范而成的;《金光大道》(而不是《艳阳天》)是浩然的代表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判断阶级斗争主题(包括创作指导思想中的阶级斗争观念)是浩然创作第一个阶段不具备的新事物,这是有充分根据的。这些根据除了本文第一章列举的巴人、徐文斗、姚文元对浩然的批评之外,还有浩然本人的自述。浩然回忆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并不是要演绎政治命题,而是生活的自然激发。“我正式学习写小说,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那以前,我在《河北日报》做记者,而河北农村正处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惊心动魄的新鲜事件,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的身边。……我写新闻,写通讯。……写也写不完,真怨自己为什么不长出三头六臂来”。“过些时,回到机关工作。坐在办公室里,那些人物和故事,还是时刻缠绕在我的脑子里,心里越发不能平静。于是,有了用文艺形式表现这些感受的要求”。①所以,浩然很多的短篇小说写得像通讯、像特写。浩然自己也承认:“我学习写作是从写人物特写开始的,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形式之一。”②在这种生活的激情下,作者接二连三出版了五六个短篇小说集。当激情生活的直接呈现消耗殆尽的时候,作家自己不可避免地想求变求新、超越自己。再加上知名作家、评论家、理论家众口一词的批评,浩然不由自主地接受了“更高”的创作理念——阶级斗争观念。
  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现实农村的文学,是以歌颂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阶级斗争思想并不明显。描绘不同阶级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同表现,挖掘新政权下不同阶级和阶级思想的政治分歧和精神差别,是伴随着合作化运动和划分阶级的政治进程,从歌唱文学主调中逐渐显露的。1954年李凖《不能走那条路》,描绘了农村中两极分化的状况,揭示了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主题。其主人公宋老定买地的情节,挖掘的只是小生产者的落后思想和私有观念,还没有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
  ……
展开
目录
绪论浩然:一个激烈的话语场
上篇 浩然创作的身份、处境及其演变
第一章 浩然初期创作
一 浩然出场时的文化身份
(一)浩然步入文学的过程:农民梁金广——革命者/政治工作者浩然——文学家浩然
(二)浩然步入文学的特殊性
二 浩然接受的文学规范及接受背景
(一)浩然与一体化社会主义文学理论
(二)浩然与百花文艺思想
三 《喜鹊登枝》:初期创作的文本特征
四文艺批评对浩然创作的鼓励和推动
第二章 浩然巅峰期创作
一 阶级斗争话语的出现
(一)阶级斗争话语是浩然中期创作的标志
(二)浩然接受阶级斗争话语的时间和过程
二 《艳阳天》:文本的新变化
三 政治与文学的合唱
四《金光大道》与《艳阳天》的比较
第三章 浩然的“文革”文学
一 “文革”文学理论的形成及浩然的态度
二 《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的样板文学特征
(一)情节模式化
(二)人物定型化
(三)叙述语言政论化、人物语言激情化
(四)细节形象映射性
三 围绕浩然的众声狂欢
第四章 浩然转折期创作
一 拨乱反正:浩然文学语境风云突变
二 浩然文学思想的自我反省
三 浩然创作的自我修改
四浩然创作的自我坚持
第五章 浩然后期创作
一 《苍生》:历史叙述视角的回归
二 《苍生》:现实政治态度的变异
三 有关浩然的对话在延续
小结浩然创作道路总体特征
一 浩然是在政治语境的规范下形成的
(一)浩然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作家
(二)变化的浩然背后的政治因素
二 变动的浩然有自己不变的精神根据地

下篇 浩然代表作品的文学特征
第六章 《金光大道》故事
一 创作背景
二 故事梗概
三 故事元素和主题分析
(一)生产故事
(二)政治斗争故事
(三)生活故事
第七章 《金光大道》的文学价值问题
一 故事的真实性问题
(一)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叙述与政治判定
(二)十七年文学的合作化叙事
(三)反思文学的合作化背景故事
(四)新历史小说笔下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故事
(五)历史允许多元的书写
二 故事的文学性问题
(一)人物形象的模式化问题
(二)故事的程式化问题
(三)文学形式的创新问题
(四)文学性是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 高大泉形象及其意义
(一)高大泉形象的归属和精神内涵界定
(二)高大泉形象的思想评价
(三)高大泉形象的文学评价
第八章 《金光大道》的创作方式问题
一 两结合创作模式
(一)现实性
(二)理想性
(三)倾向性
二 三突出创作模式
(一)突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受压抑
(二)突出英雄人物,群众形象被改写
(三)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一般英雄人物被贬低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