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现代性、革命、理性与进步
引言
第一章
智慧,正义和哲学王梦想
第一节 智慧和正义的共生性
第二节 哲学的原初智慧
第三节 哲学智慧的演进路线
第四节 创新和哲学智慧的物化
第五节 人的需要、心智结构及其他
第二章
中国哲学智慧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主体框架
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
第四节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休谟,康德和现代性的观念
第一节 休谟和人性科学
第二节 康德、理性和知识的范围
第三节 康德的主体性道德哲学
第四节 善良意志和德性的力量
第五节 在休谟和康德之间
第四章
黑格尔、概念隐喻和意识的经验科学
第一节 回忆和异化:逻辑的他者
第二节 从表象到概念
第三节 表象世界和隐喻世界
第四节 回忆、隐喻和概念的他者
第五节 隐喻、想象力和知识
第五章
高尚的心灵、思想与自由
第一节 思想的踪迹
第二节 一致性原则
第三节 目的性原则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第二编
公民社会与宪政国家
引 言
第六章
苏格兰启蒙和公民社会的渐进路径
第一节 基于常识和情感的苏格兰启蒙
第二节 建构公民社会的渐进路径
第三节 英格兰启蒙和近代政治革命
第四节 苏格兰启蒙的当代启示
第七章
亚当·斯密和文明社会的四个隐喻
第一节 “看不见的手”,或经济是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公正的旁观者”,或同情是文明社会的精神动力
第三节 “经济—理性人”,或文明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第四节 ”守夜人”,或政府只是公共服务者
第五节 “斯密的启蒙困境”和斯密在政治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八章
黑格尔,市民社会和宪政国家
第一节 动荡年代的基本渴望
第二节 理性宪政框架:公民权利、市民社会和国家
第三节 理性国家:人权、自由、平等和法治
第四节 理性宪政的实质:自由与正义的和解
第五节 理性宪政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九章
罗蒂,个人自由和社会希望
第一节 杜威的思想贡献和罗蒂的批判解读
第二节 批评和回应
第三节 民主先于科学
第十章
公共话语,科学建制和政治
第一节 科学建制的重要性
第二节 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节 从学院科学到产业科学
第十一章
真理、真诚和社会诚信
第一节 社会诚信:困于“失真”和“失信”之间
第二节 传统诚信观:“真理”是“诚信”的基础
第三节 “传统世界的失落”:“真理”和“诚实”的分离
第四节 重构社会诚信:“爱”是“诚信”的基础
第三编
权利、权力、公共善与正义
引 言
第十二章
游戏、狂欢和权力合法性危机
第一节 游戏、娱乐和后现代政治
第二节 现代性及其合法性危机
第三节 利奥塔和后现代的知识状况
第四节 解构的深刻性:德里达与海德格尔
第五节 所有权、财富与幸福
第十三章
理性,癫狂和福柯的权力理论
第一节 生命欲望和令人疯狂的孤独
第二节 理性的他者、性冒险及其代价
第三节 圆型监狱、权力空间和监督
第四节 真理的在场和非理性事业
第五节 非理性事业的虚假转向: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
第六节 认真地对待非理性遗产
第十四章
不兼容的善和伯林的自由宪政思想
第一节 人是权利的动物
第二节 伯林的个人生活经历
第三节 伯林自由宪政思想的哲学前提
第四节 对伯林价值多元论的批评
第五节 狼的自由是羊的末日
第六节 伯林难题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难题
第十五章
善,正当和利科的伦理诠释学
第一节 “善”、“正当”和“正义”
第二节 “善”的优先性和脆弱性
第三节 从“自善”到“自律”
第四节 “正当”是达成的“善”
第五节 利科伦理诠释学的评价
第十六章
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
第一节 二战的隐患和分裂的种子
第二节 作为政治哲学家的贝尔
第三节 《终结》的缘起和主题
第四节 冷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开展
第五节 《终结》之后的争论
第十七章
哲学家,国王和仆人
第一节 ”哲学王”隐喻的要素和结构
第二节 当今哲学的困境
第三节 哲学的改造
第四节 以医治柏拉图疾病为业
第五节 简要的结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