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实践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去。马克思的哲学虽然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有类似之处,却又有着某种根本性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对于实践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同理解上。基于这种不同,我们可以进而把实践哲学区分为古代和现代两种类型或范式。在这区分中,中国古代哲学当可视之为一种古代实践哲学的典范,而马克思哲学则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的典范。而亚里士多德的那种与理论哲学并列、以处理那些理论哲学不能处理而又为人类生存之根本的问题的实践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则为西方古代哲学中之一特例。
但进一步看,现代实践哲学并非是铁板一块的东西,而是其中也有着十分不同的理论倾向。固然,人们已经从对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杜威等人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其哲学的种种相似之处,但说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与杜威、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同属现代实践哲学范式,却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同一种哲学,具有同样的哲学主张。例如,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激烈地反对旧形而上学的,就此而言,说他们的哲学属于现代实践哲学是不成问题的,但属于同一种思维范式的哲学,可能有着十分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主张;而不属于同一种思维范式的哲学之间倒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不同。事实上,哲学理论之间的尖锐对立,一般说来也只发生于同一种思维范式的哲学之间,如古代的原子论与理念论之间的对立,近代的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对立。在现代实践哲学范式内,虽然都强调直接的生活世界的重要性,但马克思对于物质生产实践的重视却是与众不同的。而这正是马克思哲学之为唯物主义的关键所在。
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现代哲学之典范的现代实践哲学,并不是说所有对于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也都自然地属于现代实践哲学之范式。事实上,对马克思哲学的流行解释,基本上不属于现代实践哲学范式,而是属于理论哲学理路的实体性哲学或主体性哲学。在国内,几十年来,也是上述两种解释居于支配地位,即,20世纪80年代之前,先是实体性解释的一统天下,而自80年代以来,则兴起了一种主体性哲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