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97585
  • 作      者:
    程正民[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程正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运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耕,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冰,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世界各国都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仍然充满强劲的生命力。西方当代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流派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大家,谁也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们或者与其展开对话,或者从中吸收理论营养,都把它放在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随着20世纪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经历了十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命题,出现了多样性、当代性、开放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开端,回头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各国的发展,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新特征、新命题做出有历史深度和有理论价值的总结,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摆在面前的这套“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丛书,包括中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七大卷,实际上,也就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史,目前国内外尚无如此规模、如此视野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就是文学思想从反映论向认识论的转移。文学艺术作品是反映生活现实的,这是它的发生学基础,但是,光看见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更加应该看到: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论价值。--文学艺术是把握生活现实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人们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正确的认识。后者(文学认识论)较之前者(文学反映论)而言,是能动的。列宁这个思想的根源也在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解释上。强调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并通过这种社会制度(上层建筑的东西)来培育进步的生产力,从而达到共产主义所需要的水平。--列宁的这种思维模式表现在文学艺术观念上,就是不再局限在反映论上看待文学的存在本质。文学在本质上是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的方式。
    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学思想在这个地方分为三种话语形态,他们各自使用自己的词汇来表达对文学实践的态度和期望。普列汉诺夫、布哈林坚持文学反映论,以发生学的观念考察文学艺术的存在功能;而列宁、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一致,对文学的认识论价值比较看重,列宁论高尔基、托尔斯泰,以及托洛茨基论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大都保持了这种思维态势。而在20世纪20年代,巴赫金则别开蹊径,他把文学的反映论和认识论统一在“言谈一话语理论”中,建立了他所谓“彻底的社会学诗学”理论体系。
    ……
展开
目录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总序
总论
一 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脉络
二 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若干特点
三 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俄国文化和俄国文论
第一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崛起
第一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
第二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最初十年: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普列汉诺夫的文学思想
第四章 列宁的文学反映论及其意识形态视野
第五章 托洛茨基的文学思想
第六章 布哈林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努力

第二编 20-3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确立和内部对话
第一章 20-3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
第二章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斗争
第三章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和俄国形式主义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对话
第六章 1925年文艺政策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第七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批评
第八章 高尔基的美学思想和文学批评

第三编 50-6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反思和拓展
第一章 50-6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
第二章 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论
第三章 斯托洛维奇的艺术审美价值论
第四章 波斯别洛夫的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论

第四编 70-8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章 70-8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
第二章 梅拉赫的文艺心理学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与洛特曼的结构符号学
第四章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
第五章 赫拉普钦科的“历史诗学”理论
重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