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努力创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新时期以来,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专家和学者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少富于创新与影响的理论成果。陆贵山从“宏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视野,在分析艺术与美学问题时,总是善于抓住“基本的、首要的、主导的、起支配作用的方面”,①“努力从宏观的大视角,全方位全过程地把握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总体结构”。他的《宏观文艺学论纲》一书,“侧重于从宏观的大视角,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制高点上,鸟瞰文艺世界的全局通过理论概括所获得的学术成果”②。他认为,任何伟大的作家和作品都应当自觉地体现历史精神、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的完美与和谐,用历史精神拒斥人文精神,或用人文精神消解历史精神,或用美学精神取代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都会形成片面乃至悖谬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宏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以实践为中介和动力,将文艺中的历史精神、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在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论与文学》一书中,陆贵山把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选取一些重要范畴进行了宏观的辩证分析,力图构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框架式思想体系。陆贵山并不满足于“勾勒一个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学术轮廓”,而是将“西方现当代的人本主义,特别是新人本主义的人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一些代表性的思潮和重要论点”加以“梳理和透视”,在“把握和驾驭这种入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总体倾向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从中汲取了“有价值的合理内核和有营养的思想成分”,充实到了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董学文以“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建构,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1988年,董学文发表了《从“经典形态”到“当代形态”——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改革的思考》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纲》两篇文章,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改换自己理论模式的问题,并初步论证了“当代形态”产生的历史根由和逻辑前提,对“当代形态”的面貌作了大胆的设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