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民族化层面上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特殊规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反教条主义的过程形成了由一元而多元的发展,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恩格斯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本国的革命实践,创立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意大利、法国、德国、俄国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由西方扩展到东方,首先形成了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次是形成了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典型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此同时,葛兰西、卢卡奇在批判“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创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哲学形态的创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把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的过程中,继承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创造出更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如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新马克思主义等。在中国,经过70年代后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开始了新的思想解放和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过程的第三阶段,现在仍在展开之中。
在个性化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本身具有保守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造活动则是在不断地打破体系化中实现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表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性化,还体现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哲学家之中。由于哲学家个人的气质、知识结构不同,也会创造出不同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比如,在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我们就有了考茨基、梅林、卢森堡等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的法国,在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出现了列菲弗尔、萨特、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哲学观点也是不统一的,几乎每一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域,都表达了自己哲学的个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这三个层面形成的一般与特殊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发展自己,从而构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十分复杂的格局。这些都需要我们多层面、多视角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而不是把它描述为一条简单的干巴巴的直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生命力是不可能通过这种干巴巴的直线体现出来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