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br /><br />一、《孟子》一书在西夏的传播<br /><br />二、西夏文《孟子》现存叶数及其错乱情况<br /><br />三、西夏文《孟子》部分西夏字行书偏旁的变异<br /><br />四、夏译者采用的标点符号<br /><br />五、西夏文《孟子》的翻译风格<br /><br />(一)对赵岐注的参考<br /><br />(二)对其他文献的参考<br /><br />(三)夏译者自己的理解<br /><br />(四)用具体直白的描述来代替文语<br /><br />(五)译文疏漏之处<br /><br />(六)译音词前后不一<br /><br />六、西夏文《孟子》是一个准备付梓的稿本<br /><br />七、西夏文《孟子》的译写年代<br /><br />八、西夏文《孟子》中的颠倒译法<br /><br />(一)并列名词词序的颠倒<br /><br />(二)并列复句次序的颠倒<br /><br />九、西夏文《孟子》中的夏汉对音字与宋代西北方音<br /><br />(一)西夏文《孟子》中的夏汉对音字<br /><br />(二)宋代西北方音声母的分合情形<br /><br />(三)宋代西北方音韵尾问题<br /><br />十、西夏文《孟子》所反映的西夏社会<br /><br />十一、关于校读和译注的简要说明<br /><br />第二章 《孟子》西夏文校读<br /><br />一、西夏文《孟子》校读卷四《公孙丑章句下》<br /><br />二、西夏文《孟子》校读卷五《滕文公章旬上》<br /><br />三、西夏文《孟子》校读卷六《滕文公章句下》<br /><br />第三章 西夏文译《孟子》译注<br /><br />一、西夏文《孟子》译注卷四《公孙丑章旬下》<br /><br />(一)天时不如地利章<br /><br />(二)孟子将朝王章<br /><br />(三)陈臻问前日于齐章<br /><br />(四)孟子之平陆章<br /><br />(五)孟子谓坻蠢章<br /><br />(六)孟子为卿于齐章<br /><br />(七)孟子自齐葬于鲁章<br /><br />(八)沈同以其私问章<br /><br />(九)燕人畔章<br /><br />(十)孟子致为臣而归章<br /><br />(十一)孟子去齐宿于昼章<br /><br />(十二)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日章<br /><br />(十三)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日章<br /><br />(十四)孟子去齐居休章<br /><br />二、西夏文《孟子》译注卷五《滕文公章句上》<br /><br />(一)滕文公为世子章<br /><br />(二)滕定公薨章<br /><br />(三)滕文公问为国章<br /><br />(四)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br /><br />(五)墨者夷之章<br /><br />三、西夏文《孟子》译注卷六《滕文公章句下》<br /><br />(一)陈代日不见诸侯章<br /><br />(二)景春日公孙衍、张仪章<br /><br />(三)周霄问日古之君子章<br /><br />(四)彭更问日后车数十乘章<br /><br />(五)万章问日宋小国也章<br /><br />(六)孟子谓戴不胜章<br /><br />(七)公孙丑问不见诸侯何义章<br /><br />(八)戴盈之日什一去关市之征章<br /><br />参考文献<br /><br />附录一:《孟子》原文(卷四至卷六)<br /><br />附录二:索引<br /><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