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6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26062
  • 作      者:
    武东生,佘双好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基础上千2005年底形成的新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6辑)》按照“高学术品位、高学术层次、高学术水平”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在当代发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和学术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6辑)》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学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该学科的内涵、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窗口”,也可作为该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本辑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研究会动态”六个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不是人本主义
    自从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来,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人本主义,因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新人本主义。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它不仅混淆了两种有本质区别的人本观,而且也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原则界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主张以人为本,提倡科学的人本观,但绝不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在其本来意义上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的人本观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批判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批判地吸取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合理内容,但是又彻底地超越了人本主义,形成了崭新的科学人本观。绝不能因为它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就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原则,去竭力寻找它与人本主义的一致性,将它说成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虽然主张以人为本,但与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具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两者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不同。人本主义提出人本观念是为了否定基督教神学的神本观念,从而为资产阶级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和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而马克思主义提出以人为本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这一以物为本的、全面物化的社会,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提供理论论证。其次,两者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人本主义的人本观念以唯心史观为基础,以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即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归根到底是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其根本的出发点;而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社会的人出发,即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作为自己的根本出发点。再次,两者衡量以人为本的根本标准不同。人本主义将是否满足个人的物欲和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作为是否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标准,因而是以是否实现和保障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根本标准;而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则将是否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是否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标准。最后,两者实现以人为本的途径和方法不同。人本主义将消除基督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推翻封建专制对人的自由的压制以及个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作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则将彻底消灭私有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
展开
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内在逻辑图式和现实启示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三种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论析
论两种本质不同的人本观
从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看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多重视角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早提出者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依据、主题和世界眼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成为一种理论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刍议
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路径——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方法创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要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
“灌输”的双重视界:当代西方德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话语差异
战后德国政治教育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启示
学科与课程建设
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中“一”与“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课程”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论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
布兹加林的马克思主义再现实化思想述评——兼论后苏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理论旨


研究会动态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五届博导论坛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八次学科论坛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九次学科论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