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0215
  • 作      者:
    宋修见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宋修见,男,1967年出生,山东乳山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1919-1949)》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史料对1919年至1949年问北京大学师生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场域条件、外在形态与内在逻辑进行了史实层面的系统梳理和学理层面的深入研究。北京大学具有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这一传统并非北大全部传统的最高概括,但却是北大传统中不可分割和不同寻常的一部分。这种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承载和彰显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北大精神,体现了北大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与实践冲动,体现了他们对思想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和中华民族解放的不懈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1907年,陈启修留学日本,首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政治专业,1917年毕业。陈启修留学东瀛这十年间,国内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向关心社稷的陈启修“放眼神州事可哀”,因而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早在辛亥革命时他就回国“参加王芝祥的第三军(后为暂第八师),为二等参谋兼军需司副司长”,民国成立以后又回到日本继续完成学业。这次回国也使他进一步认清“东邻虎视西邻逼”的民族危亡之势,从此更加发愤苦读,深研政理,探索新知,孜孜以求救国救民之良方。
    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在“二十一条”上签字后,举国上下一片哗然,留日学生率先投入各种政治斗争和抗议活动的浪潮中。陈启修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与李大钊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6年1月,旨在“创造国民新运命”的中国留日学生总会成立,并出版了“以主持正义,昌明学术,灌输近世文明,增进民国福利为宗旨”的《民彝》杂志,陈启修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尤其是在“丙辰学社”的组建过程中,他作为骨干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丙辰学社是李大钊在日留学期间筹划成立的一个学术团体,由于他先期回国,组建的任务便由陈启修、杜国庠等人承担下来。
    到北大后,陈启修追随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李大钊很快投入到了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1918年12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而1919年1月的《北京大学月刊》就发表了陈启修的《庶民主义之研究》,文中提出庶民主义是“指包含(1)以民福为本,(2)主权在民,(3)由人民行使政权三者之主义而言。简言之,即包含民本、民主及民治三主义而言也。而三者之中,民治主义尤为要素”。这种学理的分析对李大钊的文章是有益的呼应和补充,显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孕育
第一节 大变局中的“兴学图强”梦
第二节 从官僚养成所到新青年摇篮
第三节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二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开创
第一节 李大钊开创了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第二节 在各种主义的激辩诘问中“择定一派”
第三节 青年教师们的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

第三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形成
第一节 校园里涌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第二节 北大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北大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四节 北大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共早期组织发展

第四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嬗递
第一节 国共两党的影响与北大校长的选择
第二节 校园中的马克思主义潜流
第三节 进步社团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接力
第四节 爱国民主浪潮中的马克思主义推手
第五节 专制与铁蹄下的马克思主义者们

第五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在理路
第一节 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形成逻辑
第二节 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独特价值
第四节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几点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