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易》与人生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85086
  • 作      者:
    屈小强,笑颜编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生智慧丛书:周易与人生之道》是“《周易》人生智慧丛书”系列之一,以平视的角度、平易的手法、平实的语言,来讲易说易--既讲古人的故事,也说今人的故事;既讲中国人的故事,也说外国人的故事;既讲社会上的故事,也说身边人(包括父母妻儿、同事朋友)的故事。本书从《周易》出发谈人生之道,引导现代人感悟、理解、学习古人的人生之道,多侧面多层次地娓娓道来,期以金针度人,澡雪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甲申之变”后的遗民情结
    明代大文士张岱一生疏散,我行我素,却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崇祯十七年(甲申年,1644年)五月,清军入关,六月即定鼎北京;翌年四月,再破扬州,陷南京。南明弘光朝大学士、权奸马士英畏敌怯战,又欲降清;继而见风使舵,上表正在浙东的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请求谒见。时张岱在台州,即以“东海布衣”身份上书鲁王,请缨率兵诛杀马士英以谢天下,获准。不料马士英“宵遁江上”,托庇于同乡、严州总兵方国安,致使张岱无功而返并遭斥逐。马士英亦得鲁王任用,驻守钱塘。张岱深感鲁王“莞尔小朝廷”难成大事,失望之余,终挂冠(时任兵部职方部主事仅二月)而去,隐人嵊县山中潜心写书。他仗剑报国不成,遂转而用史笔警世。他计划中的纪传体明史《石匮书》已进行十有七年,尚待完稿。正是这种自觉的文化担当,使他不能像他的好友黄道周、王思任、祁彪佳等一样,以死殉国,而是选择了做前明遗民,去为故国存史。何况这也是死节战友的嘱托。(他在《陶庵梦忆》卷八中曾记祁彪佳托梦与他:“尔速还山,……完《石匮书》。”)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说: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贼贼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琅嬛文集》卷一)
    张岱在极端艰难条件下(为躲避清兵搜捕而居无定所,四处辗转,时常“午炊不继”)完成的长达284卷、近四百万字的纪传体明史《石匮书》(包括后集),是他一生的骄傲。他自述“著作等身,其自信者,尤在《石匮书》一书。”(《陶庵梦忆》原序,金忠淳辑刊《砚云甲编》本)清人金忠淳认为:“《石匮书》纪前代事尤备。”(《砚云甲编》)。清人伍崇曜更指出:有名的《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撰,成书于官修《明史》之前),“多得自宗子《石匮藏书》暨列传也。”(《陶庵梦忆》跋,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第二集)
    张岱虽是多产史家、作家(一生著述近三十种,近千万言),但三百余年来,因曾为抗清复明运动的骨干,至死都不承认清朝(他曾让其“史学知己”李长祥为他预造的墓穴题墓碑日:“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始终坚持大明子民身份),其绝大部分著作只能以手稿或抄本形式藏于民间,故今人所见,唯《夜航船》、《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四书遇》、《张子诗秕》、《石匮书后集》等七种而已。这七种书除《石匮书后集》叙崇祯朝及南明史事(《石匮书》则从明初述及天启年间)系史著外,其他均为散文小品随笔杂记,所以,张岱在国人眼里,是以文学家或散文家的面目出世的。现代人写史学:为历史学家立传,或不著张岱,或一笔带过,这对他是很不公平的。
    ……
展开
目录
龙德而隐,自强不息——《周易》中的人生态度与人生定位
(一)天行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二)大哉乾: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
(三)雷风恒: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四)艰则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厚德载物,用涉大川——《周易》中的人生实践与人生技巧
(一)美之至:将爱洒满人间
(二)地势坤:宽容是一种美德
(三)君子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四)来兑凶:要讲真话,不讲假话
(五)中心愿:人无信不立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中的人格独立与人格检讨
(一)君子贞:周敦颐与《爱莲说》
(二)独行正: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
(三)履道坦:漫随云卷云舒
(四)君子吉:清心寡欲,凌乎浮云

风自火出,天一生水——《周易》中的治家之道与生活智慧
(一)行有恒:常回家看看
(二)取女吉:恩爱两不已
(三)刚柔断:静里有乾坤
(四)旅之义:人生之美,绚若夏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