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国诸子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40929
  • 作      者:
    方铭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方铭,1964年12月生于甘肃环县,甘肃省庆阳县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博士,曾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所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代会长,《中国楚辞学》主编。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文学与文献研究,主要著作有《战国文学史》、《战国文学史论》、《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秦汉吏治监察举劾知见录》、《人天眼目(释译)》等,主编有《儒学文化大观》、《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诗骚分类选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战国诸子概论》是在我1996年出版的《战国文学史》和2008年出版的《战国文学史论》有关战国诸子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近年的研究心得,增补而成的。之所以要把这一部分单列出来,主要是考虑到《战国文学史》和《战国文学史论》涉及的内容太过驳杂,其中有关战国诸子的内容散见在书中的不同章节,不易让读者有个总体的把握。同时,近年我对战国诸子的某些思考,也促使我下定决心对《战国文学史》、《战国文学史论》中有关诸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正补充。
    在选择《战国诸子概论》的框架的时候,我曾经把战国时期成书的经学著作如《易传》、《礼记》、《孝经》纳入其中,因为这些著作成书于孔子后学之手,而这些书的作者或者编者都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研究战国儒家,不把这些重要著作纳入其中,似乎是有遗憾的。后来,考虑到这些著作是经学的主要内容,而我也正在撰写一本以经学为研究内容的《经学通论》,所以,还是从《子藏工程·诸子研究丛书:战国诸子概论》中把这些内容删除了。
    《汉书·艺文志》列《论语》为六艺略中,因此,《论语》本来也是不应该放在战国诸子之中的,不过,考虑到《论语》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性,以及《论语》作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著作对于说明战国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因此.我还是把《论语》作为《子藏工程·诸子研究丛书:战国诸子概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来讨论。这样排列,也只能算是权宜之计。
展开
精彩书摘
    解的等等问题,提出质疑。这表明屈原是有意识地思考这些问题,并以探索和怀疑的立场,重新审视流传于世的各种各样对天地万物及其起源的神秘主义解释。
    战国时期,对人的重视,也是理想精神支持下的重要主张。而对人的重视,首先体现在人与神的关系上,重视人的存在价值。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有关论述。孔子一生所追求,是要求领导人能时刻考虑人民的意志,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不希望领导人舍本逐末。《论语·雍也》孔子日:“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①又《论语·述而》日:“子不语怪力乱神。”②又《论语·先进》孔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云:“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畏天命”④,但于鬼神怪力,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原因就在于他把人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
    战国之际,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学者认为天道自然无为,这是他所强调的领导人用无为的方式统治人民的重要理论根据,所以,他主张向天学习,认为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⑤这个思想,客观上有否定天道有所谓意志的认识,这也是对神化天的思想的否定。
    荀子是战国重要思想家,他对天人关系,有更深刻的见解,《荀子·礼论》肯定“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⑥即认为自然界的发生及变化是天地阴阳对立变化的结果。《荀子·天论》认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①《荀子-荣辱》日:“知命者不怨天。”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韩非子为荀子学生,他是全心全意为领导人寻找发展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统治方法的学者,所以,他认为天地也不具有意志,只有依靠领导人自己,才能无往而不胜。《韩非子·扬权》认为:“若天若地,孰疏孰亲。”③即天不具有亲疏之能。《韩非子·亡征》日:“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④《韩非子·饰邪》认为:“龟笑鬼神,不足以举胜……然而持之,愚莫大焉。”又云:“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人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⑤这是说鬼神是靠不住的,如果依靠鬼神,正是亡国之道。
    对人的重视,在庄子思想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庄子致力于研究怎么样在一个昏上乱相之世,让被统治者可以用无为的方式躲避领导人的迫害,所以强调摆脱现实名利的束缚,《庄子·德充符》云:“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⑥意即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不会因为占有名利资源多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战国巨变与士人向文人的转变
第一节 周王朝精神价值的崩塌
第二节 春秋至战国的社会蜕变
第三节 战国士人向文人的转变
第四节 战国尊士的社会氛围
第五节 战国士人的新士风
第六节 诸子与战国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 战国士人的理性精神与著述风气
第一节 战国士人的哲学思考
第二节 战国士人的公平理想
第三节 战国士人的创新精神
第四节 私人著述出现于战国
第五节 《汉书·艺文志》所录战国诸子著作
第六节 战国诸子著述的现实使命感

第三章 战国儒家著作
第一节 传世战国主要儒家著作钩稽
第二节 儒家德治传统的产生
第三节 《论语》关于仁的思想
第四节 《论语》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
第五节 《孟子》的主要思想
第六节 《苟子》的主要思想
第七节 《晏子春秋》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战国道家著作
第一节 传世战国主要道家著作钩稽
第二节 《黄帝四经》等黄老著作的思想
第三节 《老子》的主要思想
第四节 杨朱的主要思想
第五节 《庄子》的主要思想

第五章 法家及战国其他诸子著作
第一节 传世法家及战国其他诸子著作钩稽
第二节 早期法家著作的主要思想
第三节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第四节 《墨子》的主要思想
第五节 阴阳家与名家的主要思想
第六节 《吕氏春秋》与杂家及纵横家的思想

第六章 战国诸子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战国诸子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
第二节 《论语》与孔子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孔子及儒家的礼乐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文学思想
第五节 苟子的主要文学思想
第六节 《吕氏春秋》的文学思想
第七节 道家法家与墨子的文学思想

第七章 战国诸子的书写技术
第一节 表达方式的思辨性特征
第二节 叙述方式的形象化特征
第三节 追求人物个性的形与神
第四节 语言的简洁性与内容的丰富性相统
第五节 情感的同一性和风格的多样性相统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