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维视阈: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与伦理价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2595
  • 作      者:
    王彦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自然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多维视阈: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与伦理价值》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置于黑格尔和哈贝马斯之间,以彰显马克思自然理论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现实性。从三位哲学家自然概念演变的思想脉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格尔、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三人的思想都受到了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于原初的神话叙事,基督教的上帝思想(也就是一种创世上帝和救赎上帝的观念),是对以往传统文化的一种突破,它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上帝思想,终极精神就获得了一个超越一切内在事物的立场。到了近代,具有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主体掌握了上帝的立场,其主要是通过两种成功的理想化:一种是,他们把外在自然客观化为一切合乎规律的状态和事件的总体性;另一种是他们把社会世界扩展为包容一切有行为能力的主体共同体。这样,就在两个方向通过认知把在整体上已经对象化的自然合理化,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社会认知把一切有道德调节的人际关系合理化。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无疑也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即认为自然和社会都存在着运转的规律。马克思在自然同一性中,分析了自然、社会及人的物质变换的必然性和社会性。随着科学技术在实践上对自然界的征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似乎颠倒过来,从理论上对自然的阐释和理解对人的实践的影响日渐式微。由此,一切对于自然、社会事件及人的自然存在的神圣意义阐释都随着理性规划和算计而成为单纯的世俗存在。从自然主义神话到历史神学的转变过程中,自然界和人类成为创世论的两个不同事件,现世的自然界就由上帝创造的宇宙世俗化而存在,世俗的人也就是人逐渐去圣化的产物。黑格尔接受了犹太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并致力于把它运用于普遍历史中:普遍精神在历史事件中继续表征着自己,整个历史就成为显圣物。自然界作为自身的存在不过是知性处置的尸体,不过是绝对精神这一理性上帝的庙堂。黑格尔把自然和社会都看做合乎规律的存在,对于各种规律的寻求成为种种实证主义科学的使命,而哲学则是以基督教精神化身的理性来点化世间的世俗事件,从而把世间历史的发展视为“理性的狡计”,并把国家作为蛰伏于地上的精神,作为上帝之城来加以崇拜。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就存在着生命和精神的对立。因此,科耶夫得出结论,如果历史是精神的历史,那么生命就不是历史,也就没有生物的辩证法,从而也就没有生命的概念理解。因此,黑格尔肯定这种理解就显得自相矛盾。他在自然哲学中把自然本身的内在本质看做概念的统一,认为存在着自然的概念理解。而“辩证的理解仅仅适用于历史的现实,即根据一个计划和通过劳动创造的现实”。如果断言一切理解都是辩证的,自然世界是可理解的——就是断言这个世界是根据作为劳动者的人的形象设想出来的一个造物主,一个创世神的产物,这就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的东西,但是,黑格尔明确表述,他的逻辑学(即它的本体论)是在世界创造之前上帝的思想。由此就存在着一个矛盾。基于此,科耶夫认为,概念的理解不能到达自然世界。自然的存在是由数学的算法,而不是概念,即有意义的词语揭示出来的。没有能揭示物理事物或自然事实的语言。物理事实(正如伽利略已经说过的)仅仅通过算法的有声沉默显现给人。只有在自然物质是人的劳动产品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在概念上辩证地理解自然物质。它们是在那里存在的物体,虽然本身不是生命的,但至少在生命(作为生物的人的)层次上存在着。由此,对于自然哲学和自然伦理两个领域的调和的历史遗留问题,黑格尔的努力也被看做是失败的。在科耶夫看来,黑格尔有理由拒绝把希腊人的自然主义范畴用于人,并抛弃了他们的假人类学。但是,他也错误地抛弃了他们的自然哲学,试图把他自己的辩证范畴用于(人的和自然的)实在事物的整体,他自己的范畴实际上是人类学特有的和专有的。
  当然,在这里,科耶夫把黑格尔的辩证范畴看做人类学特有的和专有的,亦即坚持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即理性逻辑不同于自然的逻辑。科耶夫这种对黑格尔哲学加以人类学的无神论式的理解,也属于一家之言。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和现状
三 本书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研究

第一章 前马克思时代的自然观念:黑格尔视阈中的自然、人与社会
一 黑格尔自然哲学中的自然概念
二 作为“恶”的人的自然状态
三 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原则的确立
四 思辨神学中自然、人与市民社会的扬弃与统一

第二章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自然基础:多维自然概念的呈现
一 自在自然的复位
二 人自身的自然
三 人所认识和改造了的自然——人化自然

第三章 马克思自然概念的世俗化进程及其伦理诉求
一 从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到世俗批判的逐步转变
二 马克思自然概念世俗化的逻辑进程
三 马克思自然概念的价值诉求

第四章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当代阐释与现代伦理的重建
一 后世俗社会的彰显:作为精神结构的社会
二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三 人的自然基础的危机与人拒绝成为上帝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