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5909
  • 作      者:
    王庆五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庆五,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政治学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江苏省党校系统教师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为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省重点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两项。共完成国家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研究》将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放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确立过程中,放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大背景中进行探讨。作者针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方法和途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与当今各种思潮的交流和交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文风学风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等问题,提出应将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途径和方法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从理论范式和整体结构的创新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体地位,从创新交流方式、传播途径、学风文风、人才队伍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阵地的地位,从制度创新上来保持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致性。其中理论范式和整体结构的创新更具方法意义,其他创新以支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更具有途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1957年,亨廷顿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一文中对此作了解释,他写道:“自由主义是一种宣扬个人主义、自由市场和法治的意识形态,而保守主义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张,它是一种维护自由制度生存的理性,真正的保守主义在于维护已经存在的东西,美国最需要的不是创造更多的自由制度,而是成功地保护那些已经存在的制度。”尽管对保守主义的理解有不同看法,但保守主义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强调传统,相信秩序和社会连续性,重视经验、轻视理性,主张改良与渐近,主张机会平等,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
  进入20世纪以后,保守主义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从维护新兴资本主义时期的封建旧传统转变为捍卫资本主义自身的传统与秩序,反对的主要目标也逐步从自由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保守主义者一直没有放弃自由主义的原则,他们与传统保守主义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新兴的保守主义思潮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它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自由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两种不同的思想要素“综合”在一起,主张既保守自由经济和自由民主传统,又保守传统美德。
  ——在经济上,既主张恢复传统的市场经济,坚持经济自由化,反对政府干预,又放弃对经济至高无上地位的要求,强调伦理生活的重要性;既承认向福利国家过渡的不可逆转性,又告诫政府谨防福利政策的消极后果和鼓励懒汉的严重后遗症。
  ……
展开
目录
上篇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意识形态的诞生
第一节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发展
一 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到工业革命
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意识形态症结的显性展示
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内在矛盾的激化
二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症结的暴露
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以及传播的方法与途径
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
二 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运动指导思想的方法与途径
第二章 列宁主义的诞生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内在矛盾
三 列强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对世界的瓜分和争夺
第二节 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走向全面反动
一 从理性走向非理性
二 从积极走向颓废
三 从终极关怀走向工具主义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与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 列宁主义的诞生
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走向现实
三 列宁主义成为联共(布)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第一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_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型的关键
三 在思想血脉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始终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
一 “俄国经验”指导中国革命的曲折实践
二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内的确立和发展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品格
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地位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环境
第一节 通过革命建立新制度:实践载体和制度依托
一 实践载体的革命特色
二 制度依托的革命烙印
第二节 革命胜利后苏东各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 教条主义倾向长期主导思想理论建设
二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侵蚀马列主义指导思想
三 专制主义思想长期盛行意识形态领域

中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当代背景、现实挑战和存在问题
下篇 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方法和途径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