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发展观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181448
  • 作      者:
    蒋学杰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唯物史观形成时期,马克思指出落后国家只能以资本现代性形式展开自身发展之路,相应带来的资本主义灾难是进入“世界历史''建立现代性而必然付出的代价。但当”单独的历史“进入”整体的历史“之后,各个民族都分别以自身的方式进入”资本的时代“。这其中有些民族对于自身的现代发展就产生了”跨越''完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新历史阶段的可能。马克思通过对一些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关注,在资本批判的意义上实际上以“跨越”的方式显示了一种“解放”的道路。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再是一切民族“注定要走”的具体历程。马克思晚期实际上开展了一种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之间差别、转换和发展的关系研究,唯物史观成为建立在生产方式顺序更替“一元”逻辑之上的现代发展“多线”论,成为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在发展观上的自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必然性规律与可能性
    1.规律与趋势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是寻找并证明历史的“必然规律”还是思考历史的“可能性趋势”更有意义呢?更有意义的可能是后者。从赵汀阳提出关于“可能生活”与“可能世界”的讨论以来,“可能世界”不再是虚幻的,“就其并未实现而言,可能的世界并不就是现实的世界;但就其可能实现而言,它并不就是不现实的世界。”人们并不是按照既定的现实而存在的,而是在可能性的世界中主动或者被动地前进的,关于“可能性”的探索无疑具有生存论意义。当然,关于人类必然发展的乐观情绪也是建立在片面理解“必然性”而忽视真实的“可能性”基础上的。
    我们谈到“跨越”发展观涉及到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阶段论”,怎么深入理解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与“跨越”的关系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曾经强调: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当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任何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在它的基本物质条件还没有在旧社会的胎胞中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马克思文中继续提到“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对于这种必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恩格斯都曾以分析奴隶制的“好与坏”为例,说明表面的“坏”的也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虽然是暂时的,但也是必然的,只有在生产力发展造成客观前提基础上才能真正克服。这个发展逻辑成为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逻辑的一般概括。
    ……
展开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跨越”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第一节 发展:是“顺延”还是“跨越”?
一、“顺延”与“跨越”
二、“跨越”思想发端及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跨越“发展的思想内涵
一、“跨越”探索是唯物史现发展现的深化
二、“跨越”是阶级意识自觉的“解放”方式
三、“跨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表达

第二章 “跨越”发展观与发展规律性
第一节 发展的“必然”与跨越“可能”的统一
一、必然性规律与可能性
二、选择的目的性与发展规律性
三、发展的主体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 发展的价值尺度与经济尺度的统
一、马克思的“人文关怀”与“客观规律”
二、马克思对资本时代主义的价值分析
三、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
四、作为实践理性的唯物发展观
第三节 发展的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统
一、现代发展的“一元论”与“多线”
二、发展的“新社会因素”与“跨越”

第三章 马克思“跨越”发展观的现实发展
第一节 “跨越”在俄国的命运
一、俄国发展的特殊国情
二、列宁主义与“跨越”精神
三、“解放已有”与“创造未有”
第二节 “跨越”与中国发展
一、中国发展国情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跨越性
三、“跨越”式现代化的发展矛盾
第三节 “后发”与“跨越”
一、“后发”现代化的跨越特征
二、对“跨越”式社会主义的质疑与回应
第四节 “跨越”的新时代进程
一、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对“跨越”的一种解构
二、“跨越”与“补课”论、“趋同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