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革”的字义与服饰改革的历史背景
“革”,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兽皮治去其毛”,即对狩猎捕获的各种野兽毛皮,进行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鞣制加工处理,使其变得适合制成各种皮装穿着的过程。
兽皮加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鞣制后毛皮的品质。商周时期,人们掌握“革”的鞣制技术已经成熟,于是开始建立详备的服装礼制文明,规定什么地位身份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时间、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即周公“制礼作乐”。所谓的“礼”,其重要内容就是服饰制度及礼乐制度,这是依据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等级制度制定的,其目是为了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周礼·春官》有“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也就是说设有专门的官来管理执行服装礼仪制度。
服饰变革和服饰礼制文明的推进,必定会引起人们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进步,伴随推动着社会的各种改革发展。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服饰的变革常常是伴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的,如战国时著名的“胡服骑射”。
从革卦的卦辞与六爻爻辞综合来看,革卦显然是讲西周服饰礼制推行之初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由此引申出社会文化制度改革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些哲理。
二、制革工艺过程
那么如何克服服饰改革和建立礼制过程中的困难呢?周文王借用兽皮加工过程中复杂的工艺过程,特别是时间的把握与温度的控制,来说明克服改革阻力的种种道理。一般来说,我国民间手工业“革”即鞣制(又称硝皮)加工处理的关键步骤有三:
1.浸水。鞣制毛皮时,首先要浸水将毛皮软化,恢复鲜皮状态,除去皮毛加工中不需要的成分和污物。这个过程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温度和浸水时间,操作方法十分严格。浸水的温度随原料皮的种类而定,一般以15℃~18℃为宜,如在18℃以下皮的软化慢,20℃以上细菌容易繁殖。浸水的时间,一般盐皮或盐干皮,在流水中浸泡5~6小时即可,若存放时间很长的干皮或盐干皮,应在浸泡时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软化。浸泡时间可在20~24小时。
2.刮里。准备硭硝、籼米粉、清水若干,将硭硝、米粉化解于水中制成溶液,将毛皮板向上,皮毛朝下平铺于木板上,先朝皮板上均匀地喷洒冷水,使皮板受水湿润,再用刷子蘸取上述配好的溶液,在皮板上均匀地涂刷,重复操作至溶液完全浸透皮板为止。然后,用弓形刀刮去附着在内面上的脂肪,残肉等,为不伤害毛根,在刮时可在圆木上先铺一层厚布,同时用钝刀轻刮内面,使皮纤维伸长,面积扩大,皮板变柔软。
3.整形及整毛。为使刮软后的皮板平整,需要进行整形,将毛面向下钉于木板上进行阴干,避免阳光暴晒,充分阴干后用浮石将面磨平,然后从钉板上取下修边,再用梳子梳毛,若破皮应缝好,这就全部完成了。
硝皮季节,中国北方从农历四月中旬开始至七月下旬为宜,南方从清明后开始至农历八月中旬。
了解了“革”即硝皮的加工处理过程以及服饰礼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我们对卦象卦辞的含义理解就清晰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