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文化研究.第四辑,心性论研究专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8296
  • 作      者:
    郭齐勇主编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儒家文化研究》丛书,是探讨儒家学术、思想和文化诸问题的专门的言论空间。通过发表国内外方家硕学的高文谠论,将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儒家传统呈献给中国和世界。编纂宗旨:根源性与多元性、学术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现实性、厚重感与前沿性。主要内容:儒学史前史、原始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现当代新儒学、儒家人物思想、儒家经典、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社会政治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论著。儒学与诸子学、儒学与玄学、儒学与道教、儒学与佛教、儒学与回教、儒学与各兄弟民族宗教文化乃至儒学与西学,儒学与现代西方人文社会学说的研究论著,同样是本辑刊所特别重视和需要的。编纂准绳:资料占有的全面性、出处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刻性等学术规范的要求作为标准,据以对论著进行选汰,杜绝投机取巧、淩空蹈虚之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心性论是儒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自先秦兴起,经宋元明时期三教合流后的精致化,一直至今,心性论可谓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人文之为中华人文的特色之所在。心性论在东亚诸国的文化史、儒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五四以降,“心性论”名声不好,通常人们把心性论与浮泛、空谈、玄虚打上等号,与“袖手心性”、“空谈误国”相联系。其实,心性论本身是含有终极信仰、人格境界的人生论与中国式的心理学(心、性、情、才论),是人的全面成长的理论,特别是人格成长的理论,也是人生修养的理论。这些理论很深邃很复杂,内涵丰富,命题与范畴极多,见仁见智,论辩时起,至于它的实践及其功用,亦很复杂。
展开
精彩书摘
    他认为在张载思想中,太虚不能无气,气乃实有,虚气不可二。所谓气之体即虚,不是说虚能生气,而是从气上说虚。因此可知,虚气不可分说,虚即气之虚,虚气不二为常道,而强调横渠的“两一”思想,融贯易庸更立新义,多是合两义相对者以见一义。陈政扬将之归纳成为四点。(2)首先,张载之气只是一流行的存在或存在的流行,不问其为物质或精神,气之义原可只是一真实存在之义,涵形之变异历程于其中之存在,物乃第二义以下之存在概念。其次,虚实或太虚并非一横陈有形万物之空间,张载依清通之神而言虚,能超越具体个物之形体局限而与他物相感之根源,乃由天之虚明以照鉴万物之神而言太虚。再者,由气之流行乃综合虚与实之概念说明其虚气不二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指的是体性之体。气实以虚为其体性。此是由气化生物这纵的一面证成虚气不二。最后,由有形个物与其他有形个物之相感通而言虚气不二。事物是在虚气不二之宇宙太和历程中安立。此是由物与物相感这横的一面证成虚气不二。
    唐君毅的说法自言之成理,但横渠是否自觉地建构这样精微的辩证思维则是有问题的。故谓唐的阐释未必一定尽合文本,也是可以理解的。唐的说法与丁为祥比较接近,但丁为祥的思路是分析的,不是综合的辩证的,他是由牟的说法翻出,直接回返文本,不似唐说缭绕精微,但反而更接近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丁君不久以前到台湾做研究,对宋明理学有全面的省思,将来想必会有一些新突破,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罢。
    事实上我在本文以内并无意提出一个对横渠思想的正确的阐释。我只是借牟先生开出的思路探索了不同的可能性,如是而已。但经历了这一探索的过程,我对张载在宋代理学的地位却可以有所掌握,不同于朱子建构的濂、洛、关、闽的统系。我的思考可以简述如下。
    朱子建构道统,把无籍籍名的周子推尊为宋代新儒家的先驱人物,这一统系由阳明、蕺山乃至当代新儒家所肯认,吾无间然。紧接着的是张子,他的兴趣宽广,创思不竭,虽有苦心力索之象,却开放了多方面的可能性,有些面相为二程所盛赞,推崇为孟子以来所未有,可以当之而无愧。横渠与濂溪年龄相若,同样由易庸人,有本体宇宙论的欣趣,而归之于心性论的实践。而横渠有更强烈的宇宙发生论的玄思,思想的表述由释老二氏翻出,不落传统窠臼,其说具见《正蒙》,不免引起误解,于今为然。二程无疑是理学的正宗,归于圣学之醇正,绝无疑义,但不得不付出一个沉重的代价。相对于横渠的开放,二程斩断了宇宙论的葛藤,思想体证趋于圆熟深切,成为丫代儒宗,绝无幸致。但内圣的关注一枝独秀,不免玺抑了其他的可能性,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势配合,不免严重失衡,令人遗憾。
    ……
展开
目录
弁言
张载在宋代理学的地位重探
朱子“心论”试析
王阳明哲学之根本性质及其教法流衍中所存在之歧异性
论宋明理学的兴起
清初胡石庄的心性实学思想
艮斋学派与倪宇学派之思想异同及其特征:以田艮斋与
郭倪宇的“心说”论争为中心
观点、视角与思想谱系--关于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史解读
荀子论“心之所可”与人的概念 
《乐记》的“践形”思想研究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的内在结构  
儒学的意义之域
爱的张力--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
从“孔颜乐处”思考儒家的伦理幸福论
儒学人性论的逻辑发展 
附录
“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