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现代主义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5428
  • 作      者:
    余乃忠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余乃忠,1961年生,江苏盐城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现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发表CSSCI论文5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现代主义不同代表人物的各种理论表达、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话语裂变与思想困顿。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意识形态以及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代性问题,研究和发展中国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批判》指出,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现代化社会内部的一种心态,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一种生活方式。它旨在批判和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即剥离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及其所继承的历史沉积。但是,后现代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既离不开资本主义的文化沃土,也离不开西方文明的优越感,因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能贯彻到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原初的遗忘”,一种神秘解释的过程
    普遍看来,后现代主义的“后”意味着一种时间上的接替和历史性转折,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种新时代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和传统的彻底决裂,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然而在利奥塔看来,这种观点根本不是后现代的观点,这种线性时序的观念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现代主义的末期,而是现代主义的起始就存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川流不息的。对于人们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定义为界线明确的历史实体,后现代性总是在现代性之‘后’到来,他反对说:“我应当说,正相反:在现代性中已有了后现代性,因为现代性就是现代的时间性,它自身包含着自我超越,改变自己的冲动力。现代性不仅能在时间中自我超越,而且还能在其中分解成某种有很大限度的稳定性,比如追求某种乌托邦的计划,或者解放事业的大叙事中包含的简单的政治计划。现代性是从构成上,不间断地受孕于后现代性的。”他的重要观点在于,后现代不具有在时间上对现代的继起性,而后现代性和现代性的关系表现在后现代性是现代性所孕育的,并和现代性同时存在的。
    那么,如何进一步来理解这个“后”?他指出:“你可以看出,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后现代’的‘后’字并不意味着一个恢复或反馈的运动,也就是说,不是一种重复的运动而是一种‘ana-’的过程:一种分析、回忆、神秘解释、变形的过程,以详述一种‘原初的遗忘’。”他不仅没有说恢复、闪回和回忆的区别在哪里,也没有说“原初的遗忘”是什么,关键的是他把后现代的“后”定义为一个神秘的过程。然而,他并没有说这个神秘过程的神秘性在哪里。
    ……
展开
目录
导论 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概念之争
第一节 韦伯论现代性以及现代性危机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三节 利奥塔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四节 福柯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一章 元叙事的终结:一种“批判”宏大叙事的宣言
第一节 利奥塔后现代叙事的四大悖论
第二节 利奥塔现代性批判的三重迷雾

第二章 象征交换:一种远古情结的乌托邦
第一节 拟像: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复活
第二节 “生命当做积累,死亡当做期限”:现代性死亡法则的绝境
第三节 绝对的时间紧缺:“共产主义的相同逻辑”
第四节 象征交换的“吊诡”:鲍德里亚权力解构的死码

第三章 习性·场域:一种多余的“资本论”范畴
第一节 发生学结构主义的马克思复写
第二节 习性:“具有席卷一切的解释力”

第四章 知识·权力·主体:一个永恒主题的“再启蒙”
第一节 权力范围与知识限度:知识考古学的恶之花
第二节 统治与服从:走向政权系统的末梢
第三节 主体是唯一的肇事者
第四节 自身如何成为主体

第五章 延异与马克思的幽灵:德里达相对主义文本解释学
第一节 延异:一种差异化运动的非概念化解构
第二节 马克思的幽灵:“延异”后的政治哲学话语

第六章 德勒兹欲望政治学的“域外之境”
第一节 无器官的身体:超过感觉的极限
第二节 欲望的生产:杂多关系的席卷
第三节 匮乏的创造:统治阶级的艺术
第四节 法西斯主义的情结:欲望机器的集团性幻想
第五节 精神分裂:人和自然根本实现的首要生产

第七章 反常与回归:一种“新”的哲学范式
第一节 后现代的反思之路:从再思的延伸到思维的回归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回归
第三节 否定与破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三重变奏
第四节 从统一到同一:后现代虚拟的“异化”与回归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的敏觉与困境
第一节 后现代公共性的非规范场论
第二节 “否定”的迂回:后现代主义裂变的五重囿困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的哲学对话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影像
第二节 后现代差异学说的思想弧线与马克思边切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离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