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独立门户之后,面对媒体的种种疑问,李彦宏又多次解释:“我们一直没有变化的,就是百度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公司,所以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百度当然要一如既往地以技术为重心。”
2002年初,百度启动“闪电计划”,力争实现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众所周知,在当时的搜索领域,能够与百度抗衡的就是Google。2002年被李彦宏定义为“技术年”,这一年的目标就是不断提升中文搜索的能力,把Google远远地甩在身后。
李彦宏这样一种必胜的心理,不仅是一种为企业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有一种渊源已久的高手对决的意味。
早在1998年4月,李彦宏还在Infoseek打工,他与老板威廉·张远赴澳大利亚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一半以上都从事着搜索引擎领域的工作,大家对拥有“超链分析”专利并创造了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的李彦宏充满好奇与钦佩,争先恐后要求与他交流切磋。于是,李彦宏决定临时召开一场小型交流会,振臂一呼,应者纷纷。在这百余名当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塞吉·布林(Sergey-Brin),一个叫拉里·佩奇(Larry Page)。令李彦宏没有想到的是,大会结束后不久,这两个与他交流技术的毛头小伙一起创立Google引擎,逐渐独领风骚,搜索引擎先驱Infoseek、Yahoo都被节节击败;让李彦宏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八年后,塞吉、拉里麾下的Google,会与自己率领的百度狭路相逢,短兵相接。
Google,是百度成立以前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当时,搜索引擎的评判标准有四个基本的指标——反应速度、相关性、索引量、内容更新频率,而在这几个方面,百度都逊色于Google。面对不可小觑的对手,李彦宏没有掉以轻心。
李彦宏召集十五名精兵强将,创业元老之一、技术天才雷鸣被委以重任——技术攻关小组组长。“闪电计划”为期9个月,目标是:日页面访问量提升10倍,日信息下载量比Google高30%,页面反应速率和Google-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越Google。
一个刚满两周岁的业界新秀,要与一个已经名震四方的行业领袖一决高下,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李彦宏那种誓将Google斩于马下的决心和霸气,震撼了每一个百度人,但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
当时,百度搬进新办公室——海泰大厦不久,为了“闪电计划”,办公室里支起了七零八落的临时床铺,工程师们不分日夜地攻克难关。身先士卒的李彦宏在四月份病倒,随后组长雷鸣离职前往斯坦福大学深造,但“闪电计划”却并没有搁浅。在李彦宏的亲自带领下,以每周两至三项重大改进项目上线的频率,“闪电计划”如期高标准完成。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改进和升级中文搜索技术,百度做到了,众多的用户也切身感受到了。
2003年初,在获得中国IT行业十大风云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李彦宏自信而骄傲地说:现在Baidu与Google一样好用。2003年5月,在《中国电脑教育报》的主持下,百度与Google公开对垒,为期一周的“万人公测”活动反响强烈,结果显示:55%的人认为“Baidu比Google好”,10%的人认为“Baidu、Google差不多”,百度略胜一筹。国内媒体开始报道称,百度已经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据统计,2003年百度的搜索流量剧增,比2002年增长了7倍。
自此,百度凭借过硬的技术树立了中文搜索领域绝对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后来遭遇到Google的强势进攻,却始终能够守住宝座,独占鳌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