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为中国人的健康而作
第1章/橡胶树下1922-1939
1 三岁学会走路
2 五岁下南洋
3 木槌上的小重
4 小小割胶刀
5 父母送我去上学
6 心里有了一个祖国
7 抗日募捐义演队
8 一个重大超越
同时期的世界
第2章/读书救国1939-1943
1 踏上回国之路
2 名师云集的昆明
3 与同济的缘分
4 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
5 狗街
6 躲空袭
7 打工助学
8 假如没有战争
9 学工还是学医
同时期的世界
第3章/上大学的日子里1943-1949
1 茶馆里的抉择
2 闯“三关”
3 中国的“辛德勒”
4 平生
第一醉
5 走与留
6 又见父亲
7 初见裘法祖
8 “一·二九”运动
9 三天三夜没离开手术室
10 我偏要当个外科医生
同时期的世界
第4章 外科医生1949-1953
1 路灯下的影子
2 郑宝琦的慧眼
3 结婚
4 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
5 都市里的两地分居
6 协和医学院
7 值得纪念的七平方米
同时期的世界
第5章/恩师1953-1958
1 要把病人背过河去
2 学习“裘氏刀法”
3 三喜临门
4 选专业
5 艰难起步
6 翻译《肝脏外科入门》
7 成功切除右半肝
8 医院来了个年轻人
同时期的世界
第6章/向肝脏外科进军1958-1962
1 三人小组
2 向解剖问路
3 美如珊瑚
4 五叶四段
5 主刀
第一例肝癌手术
6 还有那15%
同时期的世界
第7章/公社社员陆小芬1963-1966
1 别了,低温麻醉
2 女社员陆小芬
3 不可或缺的眼光
4 电影演员
5 不能忘记的前仆后继
6 一夜之间
同时期的世界
第8章/黄土高坡大课堂1966-1971
1 工人蒋声和
2 迁往西安
3 上海来的赤脚医生
4 没有无影灯的手术室
同时期的世界
第9章/世有非常之志1971-1975
1 我要回到我的阵地上去
2 “工农兵学员”杨甲梅
3 人类科研领域中的接力研究
4 一个伟大的志向
5 农民陆本海的世界之最
6 一个崇尚协作的年代
7 一个不寻常的春节
8 一个想法可以救活很多人
同时期的世界
第10章/心灵风暴1975-1982
1 蒋声和收到一封信
2 杨广顺的期望
3 一个特殊的肝癌病人
4
第一个独立的肝胆外科
5 首招研究生
6 首次登上国际讲台
7 一个真正的里程碑
8 我想报考吴孟超的研究生
9 陈训如走了
10 郭亚军来了
同时期的世界
第11影“屎宾楼”的意义1983-1986
1 四个月的女婴长了肝肿瘤
2 关联社的标题新闻
3 肝癌“二期手术”的概念
4 辗转数国求医的印尼婴儿
5 与“小不点”相遇
6 一双神奇的手
7 忙碌的副校长
同时期的世界
第12章/不仅仅是导师1986-1994
1 丛文铭的转折
2 发现王红阳
3 青出于蓝
4 放到德国的一枚棋子
5 放到美国的一枚棋子
6 院中院的诞生
7 哑铃模式
8 开启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
同时期的世界
第13章/群贤毕至1994-2005
1 腹部的“钥匙孔”
2 护理是半边天
3 慕尼黑的深雪
4 为九岁男孩做肝移植
5 肿瘤基因一病毒治疗新策略
6 书写“金标准”
7 肝癌复发再手术
8 郭亚军的“哑铃学”
9 中西医扶攻互补
10 东方有一座肝胆外科医院
11 不穿军装的科主任
同时期的世界
第14章/星期二门诊1991-2011
1 拦路求医
2 为贫者医
3 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4 非技术问题
5 王甜甜的“再生”
6 网上诊室
同时期的世界
第15章/呼唤后来人2010-2011
1 他们都还好好地活着
2 征服肝癌的曙光
3 七院士上书
4 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
同时期的世界
附录一/我的几句心里话 吴孟超
附录二/吴孟超大事年表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