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离廷·巴特尔家两公里外的云亮是廷·巴特尔家最近的邻居。“书记家的成功做法我都跟着学。”他说,他家新盖的房子各种设施都跟廷·巴特尔家一样,而他模仿的重点是廷·巴特尔家的养牛方式。如今他家的牛也在草场上自由吃草,根本不用放牧,牛渴了就自己回来,喝饱了又回到草原上。他现在每天的劳动就是饮几次牛。
“扶贫帮困是党员的义务,更是书记的责任。”靠着党的好政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廷·巴特尔成了嘎查的富裕户,家里客货车、摩托车、电视机、电话机、搂草机、收割机、青贮粉碎机等,一应俱全,还盖起了4间大瓦房和两处库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但廷·巴特尔从未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和支部书记的责任:带领牧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扶贫帮困是党员的义务,更是书记的责任。”
2001年1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飞雪挟着扬沙织成一张污浊的大网,铺天盖地而来。
凭着对嘎查一沟一壑的谙熟,凭着对每一户牧民的惦记,廷·巴特尔就像天外来客一样出现在一户户牧民的家里,为身处险境的牧户们送来了粮食、草料,送来了党对群众的关怀。牧民们感动得说不出话,心中却在庆幸自己的嘎查能有这么一位好书记、贴心人。
30多岁的大巴特尔家里贫困,没有牲畜,只好外出打工。廷·巴特尔对他说:“你回嘎查来吧,在外面我们没法帮你。”大巴特尔回来了。廷·巴特尔从嘎查拨给他100只流动扶贫羊,还为他申请了一笔扶贫款,帮他盖起两间房,又花了几天时间为他设计了一座既适合沙漠地区又便于搬迁的活动式暖棚,然后亲自到苏木选购材料,用自己的车运到大巴特尔家帮他搭建。在廷·巴特尔的帮助下,大巴特尔摆脱了贫困。
先治懒后扶贫,评比式扶贫讲条件。不要以为廷—巴特尔的扶贫是无条件的,恰恰相反,他对于扶贫是很讲条件的。观念的转变源于一次扶贫的失败。
嘎查里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和5个孩子都是高中毕业,有文化,可就是不爱干活,穷得家徒四壁。旗里给她家200只扶贫羊,可过了两三年剩下不到60只,问她怎么回事,她竟振振有词:“你们没给种公羊,怎么下羔子?”
既然这个态度,旗里不再扶持,把羊收了。她又找上了廷·巴特尔家门。廷·巴特尔又给了她100只流动扶贫羊。一个月后,旗里来检查,那100只羊不见了。原来,都被她转包给了别人,廷·巴特尔生气了,把羊收回嘎查。但让廷·巴特尔没有料到的是,没了扶持,这户人家反倒白手起家,自己干起来,现在已经有了50多只羊。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这件事触动了廷·巴特尔。他和嘎查干部商量决定,先治懒后扶贫,今后扶贫不能白给,也不再把嘎查的扶贫羊无偿分散于众多贫困户,而改以承包的形式每年集中扶持两户。每年的羊毛收入和50%成活的羊羔归承包户所有。
就这样廷·巴特尔带领全嘎查83户牧民从原来的只住蒙古包,不通电,甚至连被褥都没有的日子,到如今过上了家家牧场围栏化、人均收入4000多元的幸福生活。
萨如拉图亚草原的一棵小草
1983年草畜承包,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养畜积极性,但却缺少对牧民的科学引导,导致牧民在追求养畜头数时无视对草原的破坏,加之气候连年干旱,草原沙化日益严重。廷·巴特尔说:“草原生态不治理实在是不行了,要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这儿变成一片荒漠,我们怎么向子孙交代呢?!”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