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仪爱国的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王粲在《登楼赋》中对他大加赞赏。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诗中,还把“钟仪琴”与汉代著名的爱国者苏武的“苏武节”相提并论:“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钟仪那种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深切怀念故国的爱国情操的深情赞颂。三、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本故事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武帝时的一位大臣。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了。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结果苏武被扣留。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19年持节不屈。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故‘事’概述】被人诬陷。宁死不降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都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瞎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表示同意,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有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翅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刀伤痊愈后,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叉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有办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会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北海牧羊。旌节相伴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充饥。单于见折磨他没用,就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旄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旄节上的穗子全掉了。鸿雁传书。终归大汉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3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旄节.没有一个不被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分析评价】苏武在匈奴忍受了19年的折磨,但始终不屈,坚守着汉人的节操,虽然肉体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是心中却有一份永远不会熄灭的故国之情在燃烧,那样坚贞,那样浓烈。那杆旄节,哪怕掉色,哪怕光秃了,仍然代表了故国,代表了自己一心向往的那片热土。千百年来,苏武牧羊的故事被人们代代传颂,他成了表现爱国节操的最好代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