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综合记述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文献。方志滥觞于先秦,秦汉以后日渐成长,至宋元时体例趋于完善,明代继续发展,清代空前繁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历代所修方志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尽管散佚严重,但传世者仍然不少。安徽的修志历史源远流长,是全国修志较多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清代,安徽所修方志数量大,种类多,体例完善,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代安徽方志的全面考察,展开对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开发利用,发挥其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的绪论部分对民国初年以来方志的研究作学术史回顾。概述百年来专家学者关于方志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安徽方志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薄弱环节,及其加强清代安徽方志研究的重大意义。本选题的学术价值在于以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方志学、社会学的多种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清代安徽方志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期弥补安徽方志研究的不足。
第一部分为清代安徽方志发展的背景分析。主要从安徽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上的修志传统,清代各级政府的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梳理了清代安徽行政区划的变革过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