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内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70407
  • 作      者:
    (美)杰奥弗里·瓦德(Geoffrey Ward)主笔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内战》介绍了1861年陷入内战的美国,也许是当时世界上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从在前线作战的战士到留守在家中的百姓都为后人留下了一整套反映当时情形的见闻和感受,其内容之丰富和感人,令人惊叹。在一些出色的学者和顾问的帮助下,作者从那些当年亲眼目睹那场战争的人们留下的大量记录中,整理出一大套摘录,并将其与我们手头的一大套历史影像配合使用,其中充满了对当时情形的描述、反思、见解,其中有路见不平时发出的呐喊、玩世不恭的调侃,也有伤感之情、欢笑和凯旋。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内战》画页版面世之初,《纽约时报》盛赞其为“视觉 和心灵的珍宝”。现在,杰奥弗里·瓦德这部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杰作的文字版出版了。在这部 作 品中,作者本人的叙述,和经历过降临在美国的那场灾难性的考验的男男女 女 的叙述交织在一起:你不但能听到阿伯拉罕·林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和 罗伯特·E·李这些风云人物的声音,还能听到南方的淑女和逃亡的奴隶、身穿“扬 基蓝”和“叛军灰”的骑兵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声音。《美国内战》成功地展现了这场大战雄伟壮观的场面和其中蕴藏的基本 人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流星
  1837年11月7日的月朗风清之夜,两百来人将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东 岸的伊利诺伊州的艾通(Ahon)的一座砖制仓库围得严严实实,其中的一 些人还带着火把。这座楼是一家名为《观察家》的周报的报社。该报的主 编伊利阿·P.乐乔(Elijah P.Lovejoy)主教因为猛烈抨击奴隶制,最近刚被 人从河对岸的圣·路易斯赶了出来。暴徒们曾三次夺取他的印刷机,并将 其扔入密西西比河,此时,乐乔和一小群支持者已下定决心,决不让过去的 事在这里重演。人群吼着要主编投降。他们投掷的石块敲碎了楼上的玻璃窗。拥挤 的人群中有些人还在挥动枪支。乐乔也有一支枪。不知是他,还是他的盟 友从窗口向下面的人群开了火。人群中有一人应声倒下,此人的朋友们将 他举过头顶,传送到安全的地方。但为时已晚:此人因伤势过重死去,众人 高喊着报仇雪恨,冲向仓库。有个人手持一块烧得通红的烙铁,沿着梯子向房顶爬了上去。主编冲 下楼去,手中持有一枝手抢,猛力推开门,喝令此人下来。人群中有人向乐 乔开了五枪。乐乔被害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一个白人竟然在一场有关黑人奴 隶制的争论中被杀害了,而且当时那场争论好像正在威胁每一个美国人表 达意愿的权利。在马塞诸塞州,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闻讯,“就像经历了一场强烈地震,大为震惊。”在北方各地,人 们纷 纷参加各种抗议集会,一个废奴派写道:“过去,有许多国民认为奴隶制与 他们无关,现在,他们终于发现自己错了。” 在俄亥俄州的哈德逊的众礼会教堂里的一个传教士对聚集在那里的 信众说:“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我们能不能给奴隶以自 由?’而是‘我们这些人自己究竟还是不是自由人,还是已经沦为暴众私法 统治下的奴隶?”’ 在教堂的后面,一个长相奇特、瘦骨嶙峋的人站了起来,举起右手说:“这里,站在上帝面前,当着这些证人的面,我起誓,将我的一生献给铲除 奴 隶制的事业。”此人便是约翰·布朗。二十一年之后,1859年10月16日,星期天的晚上,正是这个约翰·布 朗,带领了一支由五个黑人和十三个白人组成的小队人马,潜入弗吉尼亚 的一个叫哈帕斯渡口(Harpe  Ferry)的小村子。此时的他,已是一个满面 胡须的人,从长相上看,像是《圣经·旧约》里的哪个先知。他还随队带了 一辆装有两百支步枪、两百支手枪和一千杆梭镖的马车,这些都是准备用 来武装奋起造反的奴隶们的武器。他坚信,只要战斗一打响,奴隶们就一 定会来投奔他。一旦奴隶参加他的队伍,他就带领他们沿阿巴拉契亚山脉 (Appalachian)南下,去摧毁整个奴隶制。他说:“我希望能发动一次声势 浩 大的进军,尽管这像是山桑(Samson)取得的最后那场胜利。”(译者注:指 与敌人同归于尽。) 早年的布朗曾亲眼目睹一个白人用铁铲痛打一个奴隶男孩的情景,从 此,他对奴隶制产生了极度的仇视,但是,此人除了这个贯穿始终的深仇大 恨之外,在其他所有事情上则都无定规。他在管教自己的二十个孩子时,连撒个小谎和做家务太慢之类的小毛病都要重打一番。他在生意场上没 有能耐,在他住过的六个州里曾先后破产二十余次,拖欠债务更是家常便 饭。尽管如此,他仍然坚信自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他和四个儿子曾 偷偷摸到肯萨斯领地的波特瓦托米溪(Pottawatomie Creek)的一些木屋附 近,将五个支持奴隶制的男人和男孩叫了出来,然后以“击败恶魔撒旦和他 的走狗”为名,用大砍刀将他们尽数斩杀。在《圣经》中,布朗最喜欢的一段话来自《希伯来书》9:22——“不流 血 就无法洗刷原罪”,他那种为事业甘洒热血的勇气,在一小群没有勇气与自 己痛恨的社会制度进行武装斗争的北方废奴派中赢得了暗中的狂热支持。这些人中有来自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牧师托马斯·温渥·赫金森博士、反 抗土耳其的前希腊老兵、盲人教育家山缪·格雷利·豪教授和以前曾是奴 隶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当布朗邀请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参加这次 突袭时,他拒绝参与,认为那是自杀行为。事后,他经常为这个决定自责。他对布朗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他为争取自由事业所表现的热情远远高于 我的热情,我的热情是一星烛火,他的热情则是中天之日。我可以为奴隶 解放而生,约翰·布朗则能为奴隶的自由而死。” 在哈帕斯渡口,布朗和他手下的人悄悄地占领了联邦政府的军火库和 机房,并抓了一些人质,其中一人是乔治·华盛顿的重侄孙,他被迫交出一 柄当年普鲁士弗里德里克大帝赠予华盛顿将军的佩剑。布朗将其挂在腰 间。从那以后,布朗就再没碰上一件顺心事。他手下的人杀的第一个人居 然是一个自由黑人——小镇上的包裹总管。结果,奴隶没有起义,反倒把 小镇的居民给激怒了,他们将机房包围了起来,然后将守卫那里的人一个 一个地干掉。布朗手下的人中第一个被杀的是丹杰弗尔德·纽比,此人原 来是奴隶,他加入布朗的队伍时,原本希望能将妻小从弗吉尼亚州的种植 园里解救出来。人群中有人将他的耳朵割了下来留作纪念。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结束时,布朗手下又有九人丧命,其中两个是他 自己的儿子。星期二早晨,九十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从华盛顿赶到,领头的是来 自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E.李中校,当联邦求援急报送到首都时,这个骑 兵军官正在休假;他连军装都没来得及穿,便火速赶来了。李手下的人轻而易举地攻占了机房。布朗本人被军官的佩剑砍伤,然 后被转交给弗吉尼亚州,以叛国罪受审。由于伤势太重,无法站立,他是躺 在法庭的地板上受审的。威廉·丁·哈维尔(William Dean Howells)曾有 感而发:“虎落平阳……身在囚笼仍是虎。” 布朗犯下的罪是无法否认的。里士满《辉格报》评论说“这个落魄的老 叛国贼和杀人犯应该上绞架”。对他的审判只能有一个结论。布朗向妻子 承认:“说句大实话,我这次的确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我只要在绞架上坚持 几分钟,就能把这次惨败中失去的东西挽救回来;我一定要让一次挫折产 生出最大的效果。” 布朗说得不错:贺曼·梅维尔(Herman Melville)曾称他为“战争的流 星”。亨利·瓦兹渥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ellow)在布朗受刑 当天的早晨,就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将是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是一 场新的大革命的开端——这场新的革命就像上一场大革命一样有必要。” 亨利·戴维·沙里(Henry David Thoreau)将布朗的绞刑和耶稣在十字架上 受难这两个事件看成是“一根长链的两端。他已不再是那个苍老的布朗; 他已成了一个传播光明的天使”。本来,南方人也许认为只有那些坚定和公开反对奴隶制的人才会产生 上述感受,但是,当时布朗的勇气在那些普普通通、反奴隶制倾向并不明显 的北方民众中得到广泛崇拜,这一现象是令人震惊的,也是前所未有 的——足以证明当时反奴隶制的情绪在北方思维中的根基之深。大多数的北方人对布朗采取武装袭击的作法表示反对,所以对他的献 身精神和勇气的赞许有所克制。一份宗教周刊《独立派》指出:袭击哈帕斯 渡口是不理智的举动,“但是[布朗]表现出来的动机是崇高和神圣的。” 但是,南方人却看不到北方人对这一事件所持的区别对待的双重态 度,一开始,他们只是被袭击事件所震惊,现在,他们所看到的是,似乎有 如 此众多的北方同胞对一个执意在奴隶中煽动反抗情绪的宗教狂持有同情 态度,这使得他们恐惧万分。查尔斯顿的《镜报》指出:“我们不能再这样 妥 协下去了,”就连“最倾向于维持联邦统一的那些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南方若要留在联邦,将永远不得安宁。”一个来自北卡罗莱那州的富人写 道:“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联邦支持者,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北方对哈帕斯 渡口惨案的赞许……动摇了我对联邦的忠诚……我愿意冒险接受一切由 于联邦解体所引起的灾祸,不再向无礼的北方称臣。” P8-11 
展开
目录
导言 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
第一章 1861年,同室操戈
当·E.法伦贝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第二章 1862年,永获自由
芭芭拉·J.费尔德:是谁解放了奴隶?
第三章 1863年,战局纵览
肖比·富特访谈录:战争中形形色色的人
第四章 1864年,最神圣的土地
詹姆斯·M.麦克福尔森:战争与政治
第五章 1865年,我们天性中的一线良知
C.凡·伍德沃德:内战塑造了我们哪些特性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