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吴淞铁路沿线民众的态度。在英人修筑吴凇铁路的过程中,已与沿线居民发生极大摩擦,纠纷不断。“所筑铁路,已堵塞损坏许多公路、小路,以及水道”,“在港道上架造桥梁,往来载货,船只均受阻碍”。
然吴淞铁路通车后,1877年8月3日,有一个士兵被火车轧死,群众义愤填膺,在江湾段阻止列车开行一上海道冯悛光要求火车司机以命偿命,英人利用领事裁判权自行宣布司机无罪释放。此举引起乡民的巨大愤慨,为了避免事态扩大,8月24日吴淞铁路暂停运营。10月11日,沿途百姓八九百人前来阻止火车开行,“称因前日机车中火星飞人该处附近草屋上,致兆焚如也。”然后数百人上前拉住火车头,试图阻止火车开行。沿途民众从吴凇铁路修筑到其开行,一直大力反对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吴淞铁路破坏了沿途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损坏了沿途居民的农田、屋舍和交通水利,是对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制度的破坏。百姓一味地激烈反对固然有其愚昧的一面,但客观上也代表了当时中国底层社会的一种声音,他们的激烈反对也是吴淞铁路最终被拆除的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也起到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的作用。
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官员一再坚持收回自办,迫使英美接受了由清政府作价收回吴淞铁路自办的方案。然而清政府收回吴淞铁路后并未官办或者商办,而是立即拆除。虽然清政府拆除吴淞铁路是一种愚昧的行为,并且在经济上有着重大损失,对于社会进步也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