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晋源文史集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76155
  • 作      者:
    董云飞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太原市海泉印刷有限公司组建于1987年,从创办至今已20余年,在山西省印刷行业民营企业中名列前茅。公司现拥有注册资本500万元,固定资产3600万元,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制版、印刷、装订、机修等4个生产车间,5个科室管理部门,有100余名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的职工,开辟了省内外30余家客户,年销售产值达2000余万元。先后被太原市消费者协会评为“诚信单位”;被太原市人民政府评为“纳税大户”;被太原市市委、市政府评为“太原市文明单位”;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先进企业”。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的新闻印刷企业。
展开
内容介绍
    翻开《晋之源历史文化丛书:晋源文史集粹》,只见工作论坛、考据论证、史海钩沉、风俗民情、地方风物、名胜古迹、文化名人、文史补遗8个栏目条理清晰。有关古晋阳文化的考据研究内容详实,地方风物别具一格,风俗民情文脉悠长,文化名人影响深远,名胜古迹的介绍文采斐然,史海补遗出手不凡。资深学者与地方文化人士的作品相得益彰,雅俗共赏,好古而不薄今。尤其是关于晋阳古城大遗址保护思路、重塑晋阳文化品牌和发展晋源旅游等几篇文章,紧扣社会实践,对我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个城址是在晋阳古城的西墙内,晋源县西北。在距西南城角1500米处发现了一段东西残长约220米的古城墙遗迹,高约7米左右,夯土为平夯法,土质松散,夯土中瓦片很多,在这段古城上和附近,采集到唐代的莲花纹瓦当和破碎的绳纹砖块。从迹象上看,这段城墙较以上两城的建筑年代更晚,而且修补的痕迹很多,未能断定它的建筑时代。因时间仓促,也未对这一古城进行探索。
    第三个古城址,是古晋阳内“古城营村”西面的古城,传说这个城叫“大明城”,是由于北齐的大明殿而得名,亦即是春秋时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所建的古晋阳城。古城的西墙和南墙的一段在地面上很清楚。群众把这个城叫“内城”,而把古晋阳城的一段西墙叫做“外城”。经过勘察,其北墙东西长300米,宽18米,偏东6度。夯土厚20厘米,为平夯法,西墙南北长400米,从夯土情况判断,其建筑时间比“古晋阳城”、“罗城”都晚,比晋源县西北面的一段古城残墙要早。
    在遗址的断代上,我们认为古晋阳城是东周时代的,很可能就是智伯瑶决水灌的晋阳城。古城的南部(现今晋源城以南一带),因地势关系被毁严重,故遗迹、遗物不易找寻。古城中部(包括今晋源城及其以西地区与古城营附近的两处古城在内)遗址的变化很大。从城址看,有汉代陶片和唐代的遗物。从城址看,古城营的吉城我们认为是北齐到隋唐时代的,此古城的根基也可能还早于北齐。又上述的第二个古城址,也不会晚于宋代。如此说来,这块地方至少是北齐、隋、唐一直到宋的城址。这个城址各代都有变动,所以地上遗物的紊乱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一时所能搞清楚的。罗城似乎比较简单些,它的南城墙是借用的古晋阳城的北城墙,当时古城营一带地方,也许有原来“古晋阳城”的部分宫院、城关还被使用着。由城墙的包含物等推测,此城的使用年代应该是由东汉到魏晋,传说其为刘琨的并州城,从时代上看是很可能的。另外整个古城东部位于汾河河滩上,由于历年汾河冲刷淤积,可能已被破坏湮没而不易寻找了。
    ……
展开
目录
工作论坛
做好晋阳历史文化的传承
论晋阳——东方历史名城晋阳21世纪保护与发展思路(节选)
重塑晋阳文化品牌——探访龙天绿色旅游度假生态园区
依托晋阳文化 发展晋源旅游
晋阳文化产业探寻
搭建传承文脉平台 搜寻晋源文史碎片——关于晋源区文史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做好晋源区政协文史工作的建议精选

考据研究
隋唐城址类型初探(节选)
晋阳古城勘察记
晋阳城考
晋阳城史徵(上)
太原市和太原县的历史沿革
赵卿 赵筒子 晋阳文化
晋阳古城遗址调查与研究简论
豫让精神与中国士思维
汉文帝的晋阳魂
论汉文帝三年太原之行
太原与文景之治
蒙山大佛的身前背后
虞弘墓志考释
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个案研究
晋祠探源
“故唐城遗址”探讨
九龙庙究竟创建于何时
晋渠与老虎沟考察

史海钩沉
董安于肇建晋阳城
尹铎继治晋阳
赵国初都——晋阳
慧瓒弘法开化寺
残暴君主亦感恩
石莲花开已千年
唐代太原称“凤城”
后唐明宗李嗣源
想见城阙云烟中
北汉立国据晋阳
到底谁是刘薛王
晋祠圣母殿与太平兴国碑
人道高欢避暑宫——谈黄华诗碑及其他

地方风物
风俗民情
名胜古迹
文化名人
文史补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